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文章针对在煤矿设计中执行的《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两部现行规范,结合工程设计时执行规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设计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提出对两规范的理解,以及对井下消火栓、固定灭火装置、风流净化水幕、防尘洒水系统的设计观点。  相似文献   
122.
讨论了目前常用的成膜胺停运保护效果检测技术,结合现场实际条件,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保护效果评价方法,即起动水质对比检验法。通过在首阳山等电厂的应用,证明该方法可以对成膜胺保护效果进行直观明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3.
抽油机减速器在现场运转过程中,常因外部工作环境和内部一些因素的制约,出现漏油、齿轮损坏、串轴和轴承损坏等现象。这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处理方案,并运用频谱分析法对减速器振动信号进行监测,判断减速器零部件早期损坏引起的非正常运行,避免减速器的突然失效,为现场修复减速器、寻找故障原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提高大位移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眼环空的岩屑颗粒运移效率,文中以岩屑颗粒运移速度作为评判运移效率指标,采用CFD-DEM耦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钻杆偏心度、钻井液入口流速、钻杆转速和岩屑粒径对岩屑颗粒运移速度的影响规律。模拟仿真结果得出:钻杆偏心度的增大将导致悬浮层岩屑颗粒平均运移速度降低,其中偏心度大于0.50时,岩屑颗粒更易形成岩屑床;岩屑粒径的增大将使得沉降速度增大,从而导致岩屑颗粒运移速度降低,岩屑粒径超过1.5mm时,岩屑颗粒运移速度降低较为明显;提高钻杆转速,对岩屑颗粒运移速度的提升效果较小,但会使得岩屑滞留量减少;增大钻井液入口流速,能够使得岩屑颗粒运移速度同比例增大。为了减少岩屑床的形成,增大井眼清洁程度,应增大钻杆转速与钻井液入口流速,减小岩屑粒径。文中所建立的耦合模型也可为岩屑颗粒运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5.
针对当前粗煤泥分选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以双锥体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为核心,配套相关脱介、脱水设备组成的粗煤泥独立重介质分选工艺流程;其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粗煤泥独立重介质分选精度达到E_1为0.037 kg/L、E_2为0.087 kg/L、数量效率93.42%,整体效果优异,为选煤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6.
为准确了解钻井过程中导向钻井工具可控弯接头的井下运动规律,根据空间机构理论,建立了全旋转内置式可控弯接头的运动模型,采用Matlab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了不同工具角、不同工具面角以及不同工作状态下系统的运动规律,并通过Solidworks三维仿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仿真得出了关键部件内偏心环、外偏心环、钻头的角速度和位移等运动学基本参数,揭示了可控弯接头的运动特征,研究了转速、偏心距与钻头运动轨迹的关系,求得了系统中各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两个伺服电机转动角速度的变化,工具角调节速度和调节加速度呈余弦规律连续变化。研究结果为全旋转内置式可控弯接头的井眼轨迹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阐明了岩石初始损伤的重要性和爆破块度分布规律的分形特征,提出了岩石爆破 破碎分形维数的理论预测公式,通过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对比分析验证了预测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8.
浅谈夯扩桩的施工监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伟  童朝宝 《江苏煤炭》2001,(4):43-43,45
根据夯扩桩的成桩特点,简要介绍监理工程师在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9.
为了研究砂砾岩储层特征,以鸭儿峡白垩系下沟组(K1g)砂砾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储层物性等相关资料分析,探讨了碎屑岩的宏观和微观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下沟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砂岩为主,填隙物主要为白云石,结构及成分成熟度较低;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内)溶孔、残余原生粒间孔及特大孔,孔隙结构主要表现为细喉、微细喉特征;碎屑岩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平均为7.68%,渗透率平均为4.92 mD,总体表现为特低孔-低孔、超低渗-特低渗特征;沉积、成岩及构造作用共同控制储层物性,其中细砂岩及含砾砂岩物性最优,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均是最有利的微相类型,机械压实及胶结作用均导致储层物性变差,而长石、碳酸盐等可溶物的溶蚀及构造作用,共同改善了储层物性。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0.
重选在我国尾矿综合回收利用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矿山的大力开发,尾矿堆积量日益增大,尾矿的综合回收与利用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结合我国金属矿山尾矿综合回收利用的一些实践,概述了重选技术在我国尾矿综合回收利用中的应用现状,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