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当前中国城市绿地资源日益丰富,绿地建设由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扩容提质并举的新时期,城市绿地发展开始向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转变。在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现行绿地管理中城市绿线划定、行业指标管理、绿地系统规划、遥感调查与测评几种常用方式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彼此的耦合关系之后,进一步提出我国城市绿地管控需首要解决城市绿地资源价值化评估的关键科学问题,同时提出城市绿地管控需结合大数据向精细化和智慧化发展,行业指标体系需进一步从空间和指标内涵上进行扩充等具体建议,为切实提升我国城市绿地管理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2.
在理解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网络概念的基础上,基于城乡空间利用生态绩效的内涵提出绿色基础设麓网络构建理论:认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需要体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结合,在生态斑块、廊道的评价及选择中考虑社会服务功能,并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迹的空间分布:从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生态斑块评价与选择、生态廊道评价与选择、最小路径模拟、人文生态的空间分布等几方面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通过网络结构评价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13.
为了建立出芽短梗霉发酵过程中同时测定普鲁兰多糖分子量和含量的高效分子排阻色谱分析方法。采用保护柱(Ultrahyfrogel~(TM)6×40 mm)和凝胶柱(Ultrahydrogel~(TM) Linear 7.8×300 mm),流动相0.1 mol/L NaNO_3,流速0.5 mL/min,柱温30℃,示差折光检测器(Waters 2424),以普鲁兰多糖分子量标准物进行分子量和含量标准曲线测定,利用建立的方法和标准曲线测定出芽短梗霉CGMCC No.11602发酵过程中普鲁兰多糖的分子量大小和含量。结果表明:普鲁兰多糖重均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Mw)在9.6 kDa~2 350 kDa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含量范围为0.2 g/L~1.0 g/L时,线性关系良好(R~2=0.99),相比于传统的方法,利用发酵液同时测定普鲁兰多糖含量和分子量与传统测定方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新的检测方法,不仅能够实现普鲁兰多糖发酵过程中含量与分子量的实时检测,也为可控性生产不同分子量普鲁兰多糖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4.
煤层气生物工程技术是实现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探究微生物厌氧发酵作用下富油煤孔隙结构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矿区富油煤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微生物厌氧发酵(降解)富油煤生烃模拟实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3D形貌仪、CT扫描、孔隙度/渗透率测试等手段,对微生物降解前后的富油煤表面形貌、粗糙度和内部孔隙进行表征,并探讨微生物降解作用下富油煤的孔渗结构演化规律及生烃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规格大小的煤样甲烷生成潜力与煤的质量(或接触面积)呈正相关关系;微生物降解作用具有显著的扩孔、增孔、增容、造缝等效果,以及降低煤体表面粗糙度,使其变得平滑,有利于煤层气的解吸和运移;微生物还可沿着节理、裂隙系统进入富油煤内部,改造煤体孔隙结构及其连通性;同时微生物降解作用还可提高富油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为煤层气的渗流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微生物主要作用于富油煤中脂肪族上的支链,打破小分子间连接较弱的氢键,降低脂肪族的分支程度和煤结构的交联度,进而生成甲烷。微生物作用还可改变富油煤芳香度和芳香环的缩合程度,进而改变富油煤大分子结构与孔隙结构。微生物厌氧发酵富油煤与非富油煤的生烃机...  相似文献   
115.
利用悬臂梁结构的不同位置作为对外激励源时,为了使负载获得更多的能量,使悬臂梁的能量输出达到最优,同时隔膜泵的流量输出达到最大,实现隔膜刚度最佳匹配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压电驱动悬臂梁结构的负载阻抗匹配概念,研究了隔膜泵的性能与悬臂梁结构对外输出刚度之间的关系。首先,选取悬臂梁结构的根部、中部和端部3个特征位置,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悬臂梁-弹簧-质量块模型的能量输出进行了阻抗匹配分析;其次,选取隔膜容积泵作为驱动负载,根据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了压电悬臂梁驱动隔膜容积泵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隔膜泵的性能与悬臂梁驱动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搭建了压电悬臂梁驱动隔膜泵的刚度匹配实验平台,对不同圆盘直径下,悬臂梁不同特征位置处的隔膜泵输出流量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悬臂梁根部、中部以及端部位置处,隔膜泵输出流量最大时的活塞圆盘直径分别为20 mm、18 mm以及16 mm,随着悬臂梁不同位置对外输出刚度的减小,隔膜匹配的最佳刚度应随之减小;若悬臂梁结构与负载参数一定时,对应的最佳负载匹配刚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6.
安超  李辉  张普  李利杰  杜国峰  刘晓明 《炼钢》2023,(2):24-27+55
以IF钢为研究对象,结合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300 t RH生产实际,采用生产密集取样、数据统计、夹杂物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IF钢精炼过程中RH脱碳结束氧含量与脱氧后的夹杂物尺寸、数量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RH脱碳结束氧质量分数控制在(290~310)×10-6时,钢液中产生的Al2O3夹杂物最少。基于此,对RH脱碳结束氧含量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强制脱碳模式下脱碳结束氧含量命中率高、可控性强,且强制脱碳模式下顶渣氧化性弱于自然脱碳模式,可减少二次氧化导致的Al2O3夹杂物的生成。研究并建立吹氧计算模型以保证达到精确控制脱碳结束氧含量,可达到提高钢液洁净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7.
随着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迅速上升。而制约电动汽车使用的一大关键因素,就是环境温度。在低温下,动力电池的功率特性衰减、电池内阻增大、电池可用容量降低。这些负面因素将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与安全性。基于动力电池低温加热策略的主要产热区域,将目前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策略划分为电池内部加热策略和电池外部加热策略两个大类。分别对这两个大类进行更详细的梳理,对目前的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种加热策略的优点与弊端,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意见。可为后续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加热策略的研究、锂离子电池低温下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