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工业技术   2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不同厚度的Cr-CrN-Cr-CrAlN多层膜,研究了多层膜厚度对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划痕仪、应力测试仪、砂粒冲蚀试验仪和拉伸试验机检测分析了多层膜的表面及截面形貌、微观结构、硬度、结合力、残余应力、抗砂粒冲蚀性能和拉伸性能等。结果表明:随着多层膜厚度的增加,膜层表面颗粒增多,表面质量略有下降,择优取向由(200)晶面逐渐向(111)晶面转变;随着厚度的增加,残余应力逐渐增加,膜层硬度、膜基结合力、裂纹扩展抗力先上升后下降,在厚度为10.58μm时达到最佳,其硬度为3404Hv、结合力为58.6N、裂纹扩展抗力为758.49,抗砂粒冲蚀性能提高3倍以上;TC4钛合金表面镀多层膜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略有提升,但断后伸长率降低,当膜层厚度为14.50μm时,断后伸长率较基材降低30%,断裂机制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膜层厚度有利于提升性能,但需合理控制其厚度以减小对钛合金基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82.
为了解决复合材料结构件边缘倒角曲面加工效率低和质量差的问题,需要进行复合材料边缘倒角曲面精准加工技术研究,研制出高效复合材料结构件边缘倒角曲面精准加工的方法及工具。通过系统的加工试验优化复合材料边缘倒角曲面精准加工工具的结构及其结构参数、加工参数,并证明了此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3.
本文提出了一种一维四元周期性宇称-时间(PT)对称结构,系统地研究了增益-损耗系数、入射角和周期数对相干完美吸收激光点和奇异点这两类光学简并点的影响规律。当周期数一定时,通过改变增益-损耗系数可以在不同的入射角下灵活地调控相干完美吸收激光点和奇异点这两类光学简并点。对比分析了PT对称引起的奇异点以及与周期结构相关的Bragg共振点处的反射特性,结果显示:当光束分别沿着左右两边入射时,在奇异点处只有一个方向入射的反射率为0,从而表现为单向无反射特性;而Bragg共振点处的反射率在光分别沿着左右两边入射时都为0,从而表现为双向透明特性。进一步研究了周期数对两类光学简并点的影响,发现相干完美吸收激光点数目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多,而奇异点数目则不受周期数的影响。最后,利用光学简并点的可控特性实现了光自旋霍尔效应等光学现象的操控。  相似文献   
284.
基于薄板大挠度弯曲理论,应用Navier法推导局部均布荷载作用下玻璃桥面板挠度、应变及弯矩的计算公式。设计四边简支玻璃板试件,进行局部受压试验,得到玻璃板挠度及应变,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局部轮压下四边简支玻璃桥面板挠度与板厚同属于毫米级,且随荷载增加呈非线性变化特征,符合薄板大挠度理论计算假定。理论计算的挠度、应变与试验吻合较好,沿各测点变化趋势一致,重三角级数形式挠曲线函数能较好地模拟玻璃桥面板弯曲行为。采用挠度、应力、应变及弯矩解析式进行局部轮压下四边简支玻璃桥面板设计计算时建议取至少13阶级数进行计算,此时计算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  相似文献   
285.
彭耕  金可  邱建维  阮晨  唐鹏 《规划师》2023,(1):142-148
随着公园城市理念的全面推广和《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批复,成都有待在全国率先推动城乡发展方式、营城路径等的多方位变革,发挥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作用。在此背景下,结合公园城市理念要求,成都不仅需在空间范畴上突出全域全要素,全面探索城市化发展地区与乡村郊野地带等不同空间的公园城市表达方法,还应该针对城镇化发展中的复杂地区与过渡地带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此类地区在公园城市理念下的转型发展路径。城郊乡村地区为介于城区和乡村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与枢纽链接地带,在城镇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城镇化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痛点地区”和未来公园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极具新路径探索价值与转型示范意义。文章基于公园城市理念要求,从总体认识、营建理念、发展逻辑、空间模式、生态与农业价值转化五个方面提出城郊乡村地区规划建设思路的转变,并结合成都新都区香城乡村片区相关规划实践,探索规划建设转型路径,以期为新时代的城市转型发展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