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工业技术   20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施主掺杂对TiO2氧敏材料缺陷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施主V2O5掺杂TIO2材料的高温电导进行了详细的测试:XRD分析表明少量施主掺杂并未改变材料的金红石结构;施主掺杂样品在较高温度测试时,在高氧分压一侧,发生电导类型转变,从而使测氧范围变窄。运用缺陷化学分析法,解释了不同氧分压下的电导机制。  相似文献   
72.
PTC热敏电阻元件的干压成型是生产工序中的关键工艺,不同的加工方式、成型压力和保压时间对生坏成型及PTC元件物理特征、PTC效应、电子性能等均有影响,考虑烧结,必须对工艺条件和粉体性能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3.
BaO-Ln2O3-TiO2系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BaO-Ln2O3-TiO2系微波介质陶瓷的粉末制备、材料烧结、体系改性等工艺的研究进展,简单回顾了确定Ba6-3xLn8 2xTi18O54固溶体的化学式和类钨青铜结构的研究进程,小结了传统电介质物理在BaO-Ln2O3-TiO2改性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BaTiO3系PTC热敏电阻溅射电极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磁控溅射工艺制备的BaTiO_3系PTC热敏电阻电极的研究,发现在瓷片表面沉积镍或铝,无需热处理即可与瓷片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并实现了电极与瓷片间良好的附着。利用扫描电镜对溅射形成的镍层进行观察,发现溅射成膜属于层核生长型,晶粒无择优取向,膜层致密,厚度均匀,与瓷片接触紧密,并与瓷片表面形貌有着较好的一致性。但与化学镀镍工艺制备的镍层相比,晶粒大小不够均匀。  相似文献   
75.
ZnO-玻璃系压敏电阻老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ZnO–玻璃系压敏电阻的直流老化特性、交流老化特性和大电流冲击老化特性。在恒定直流偏压作用下,ZnO–玻璃系压敏电阻伏–安特性出现非对称性蜕变,非欧姆特性降低。在交流偏压作用下,ZnO–玻璃系压敏电阻伏–安特性出现对称性蜕变。在脉冲大电流作用下,其伏安特性也呈现出非对称性蜕变。适当的低熔点氧化物和一价离子掺杂可改善样品的老化性能。还利用原子缺陷势垒模型对几种老化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6.
CeO2添加对(PbCa)(FeNb)O3介质陶瓷微观结构及微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CeO2添加量对(Pb0.48Ca0.52)(Fe0.5Nb0.5)O3微观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Ce4+含量≤2.2%(摩尔分数,下同)时,样品为单一钙钛矿相,并且Ce4+进入A位造成样品晶胞的收缩,而Ce4+进入B位造成样品晶胞的膨胀.当Ce4+含量>2.2%时,样品中会出现未知相.样品介电常数随Ce4+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介电常数的增大是由于晶胞体积的收缩以及相对密度的增大;减小则是由于Ce4+的半径(0.087 nm)大于(Fe3++Nb5+)的平均半径(0.064 nm)以及体系中未知相的出现.此外,由于Ce4+的取代造成氧空位消除、相对密度增大以及晶粒尺寸增大,从而当Ce4+的含量超过一定值时,样品的品质因数得到提高.样品谐振频率温度系数随Ce4+取代量的增加先迅速下降,然后又逐步增加.这是由于Ce4+的取代使得B位键价增加,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下降;但当样品中出现未知相时,τf又增加.当Ce4+的含量为2.2%时,τf达到最小值3.5×10-6/℃,且此时样品介电常数εr及品质因数谐振频率的积Qf值分别为93.7,6 770 GHz.研究了CeO2添加(Pb0.48Ca0.52)(Fe0.5Nb0.5)O3样品中晶体结构与介电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7.
微波介质陶瓷介电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微波介质陶瓷中介电性的影响因素.其中本征因素是微波介质陶瓷的完美晶体中能获得的微波介电特性,其损耗是最低的,可由微波电场与晶体振动的非简谐性相互作用计算得出;非本征因素则包括有序-无序度、杂质、晶格缺陷、微结构及晶粒大小等诸多因素.研究了目前微波介质陶瓷的国内外现状,对其今后发展趋势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晶粒生长的固有机制,并针对铅钙铁铌陶瓷体系的掺杂改性设计一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工艺因素特别是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对晶粒形貌有显著影响,随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不断增加,但超过一定值后,不断减小的气孔率又会增加。本文提出一种晶粒生长模型,将烧结分成烧结前期、烧结中后期以及临界点后烧结期3个阶段,并证明每种材料由于组成不同和基本晶粒的不同会有最佳的烧结临界点,把握该临界点是控制材料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9.
采用溶液混合随后热压的方法制备了TiC/epoxy纳米复合材料.运用渗流阈值理论解释了TiC/epoxy复合材料的介电行为.研究了复合材料介电常数与填料体积百分比含量和测试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当TiC体积百分比含量为0.192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高达214(103Hz).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在高测试频率范围(104~106Hz)不随频率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LaCrO3和NiMn2O4及其复合材料的大量的稳定性试验考察,发现复合材料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单相材料.本文应用缺陷化学理论对单相材料老化过程中阻值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老化过程中由于瓷体表面及气孔内吸附的氧逐渐扩散到体内,使氧空位浓度减小,从而使p型半导瓷LaCrO3阻值缓慢减小,而使n型半导瓷NiMn2O4的阻值缓慢增大,解释了复合材料优异的耐高温特性是由于复合材料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