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1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314篇
工业技术   912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311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81篇
  1996年   305篇
  1995年   266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250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256篇
  1990年   226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5篇
  1958年   12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双向HFC网上行传输的技术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HFC网络开展交互式业务时,在回传通道上存在回传噪声,分析了回传噪声的种类、特征及噪声的形成原因、侵入途径等,提出了为解决回传噪声的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以确保在双向网络上顺利实现交互式业务。  相似文献   
42.
<正> 点位控制的机床随动系统常采用多环结构形式。图1为其动态结构图。在经典控制理论中,所谓系统的动态设计,就是在给定的性能指标下,确定一个能完成给定任务的控制器,包括结构型式和参数。常规的设计可借助于伯德图、乃氏图和根轨迹等方法,通过作图或计算逐步试探出适合系统要求的控制器。对于高阶系统,若以多项式作为数学模型,则靠图解方法就比较困难而且准确度低。随着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计算机作为设计计算的工具,就能准确、可靠、快速、高质量地设计出符合性  相似文献   
43.
44.
锡彭瑞 《无线电通信技术》1992,18(3):174-178,189
介绍对控制系统申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几种方法:软件和硬件結合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纯软件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这几种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已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5.
一、概述在结构动力分析中,广泛采用直接积分法求解时域内的运动方程。主要的方法分两类。第一类为显式方法。即将加速度和速度用连续的位移值表示,在运动方程中,加速度和速度被每一时间步长内所要求出的位移矢量所代替。这类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有各种不同的假定,它们的—个主要缺陷就是它们是条件稳定的。事实上可以说明所选时间步长增量必须远  相似文献   
46.
介绍HS─2000双反射镜补偿式高速摄影系统的补偿原理、结构及其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7.
野锦德  沈保锁 《微波学报》1996,12(4):259-263
本文对微波副载波用电视群信号调频的光纤传输中的信噪比平衡问题进行了分析,推导出VSB-AM信号在解调后的信噪比表达式,引入了信噪比恶化系数的概念.为了实现多路VSB-AM信号间的信噪比的平衡,相应的微波副载波频偏应有确定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48.
49.
本文是研究后置式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条件对冷却风扇的气动噪声影响的系列文章之一,主要介绍进气紊流强度和尺度对轴流冷却风扇气动噪声的影响。试验是上海交大涡轮机研究的所的气动以进行的,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实验台上测量了三种不同进气条件下风机进口紊流强度和紊流尺度,风机叶片的尾迹宽度及平均速度,压力等参数,噪声测量是在风机出口和风机中心,轴线同一平面内,距风机叶片中心1m处的很多点上进行的,并记录总声级和45°  相似文献   
50.
概述了低压燃烧间接换热型井下蒸汽发生器、高压燃烧直接换热型井下蒸汽发生器和井口蒸汽燃气协同发生器的原理、特点及技术关键,并将三者从工艺性能、结构复杂程度和实现可能性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