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交通运输   13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笔者依据30m跨径预应力砼足尺薄壁箱梁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其在尚未达到预期极限荷载下发生脆性破坏的原因,提出对在底板中设置预应力束的薄壁箱形预应力砼结构,应计入预应力束因梁体变形产生反向作用力的不利影响,并据此提出了预应力束上保护层厚度的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102.
CFRP在新建桥梁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比较了几种纤维增强塑料的力学性能,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了碳纤维增强塑料应用于新建桥梁的可行性.探讨了近年来新建CFRP梁桥和CFRP缆索承重桥梁取得的新进展,给出了一些应用的例子;分析了CFRP桥梁的经济性问题,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基于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原理,对钢箱-混凝土组合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可提出一套简化的计算公式,用以方便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04.
开展了两种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和不同应力幅值下的单轴棘轮效应实验,进行了实验结果的塑性流动特性分析;揭示了单轴应力循环下的棘轮效应特征和塑性模量在正、反向加载时所遵循的不同演化规律,分析并指出了现有双曲面本构模型无法正常描述棘轮效应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塑性模量演化公式,并开展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两者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塑性模量演化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5.
开展了两种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和不同应力幅值下的单轴棘轮效应实验,进行了实验结果的塑性流动特性分析;揭示了单轴应力循环下的棘轮效应特征和塑性模量在正、反向加载时所遵循的不同演化规律,分析并指出了现有双曲面本构模型无法正常描述棘轮效应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塑性模量演化公式,并开展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两者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塑性模量演化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基本遗传算法存在的未成熟收敛及振荡等缺点,采用自适应调整交叉及变异概率的方法,并在其中加入转基因算子,形成改进遗传算法,开发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组合拱桥结构优化程序;探讨了遗传算法在组合拱桥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数值实验表明,优化后的结构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可显著节省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07.
针对预制梁存放时开裂的问题,运用力学知识推导公式,结合工程实例计算下降不同温度时产生的拉应力大小,并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验证,指出预制梁存放时支承处理不当,温度骤降是导致梁体开裂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08.
为进一步提高利用非接触式影像监测大型桥梁安全状态的精度与效率,实现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兼有经济、可信且全息的技术理论优势,提出依据结构全息影像序列数据的非接触式机器视觉远程智能感知进行桥梁结构全息几何形态监测的方法。通过单机自动巡转桥梁立面动静影像全息监测系统试验装置获取试验桥在各损伤/作用工况下的原始动静影像数据,根据序列数据在时间、空间上具有强关联信息的特性,分别构建降噪及抗扰动单元、欧拉运动放大单元及运动信息提取单元进行全息几何形态测量,以历次试验监测数据为样本数据集,利用分层思想依次建立数据抽样和结构几何信息间映射的数学网络模型,经结构设计不断训练、调试与优化桥梁力学行为智能感知网络,最后获取试验桥在试验过程中的全息变形、全息变形包络谱、全息位移时程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数据与传统的常规接触式传感器实测值基本吻合,试验桥在各工况下的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全息变形测量值平均误差12.21%,全息变形包络谱测量值平均误差9.06%,全息位移时程曲线测量值平均误差8.55%,对环境规律噪声信号筛除效率为81.9%,基于非接触远程智能感知的桥梁形态监测真实、连续、敏感、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结构在各损伤/作用工况下的真实形态变化,可为后续进一步研究结构状态演绎以及损伤智能化识别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9.
传统的结构变形监测通常依据数个"独立点"的变形观测数据,尚未全面把握结构整体及各个部分的变形分布,特别对于大型结构物,测量点众多,难以获得能够表征结构整体及局部安全状况的变形信息。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透视变换和图像边缘检测处理技术的结构整体变形监测方法。针对桥梁等大型结构物周边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往往难以获取结构物立面正轴投影的数字图像问题,提出通过图像透视变换来间接获取结构物正视投影,使之较好反映结构物立面轮廓线形;考虑结构物轮廓线由于结构自身或外界原因可能存在局部缺陷的问题,提出基于影像轮廓线叠差算法消除边界局部缺陷影响的处理方法,使之较好地获取结构物整体连续变形;分别采用Sobel,Prewitt,Roberts,Log,Canny这5种边缘检测算子对结构正视投影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处理,得出Log边缘检测算子在结构整体变形监测中应用效果较好,边缘检测处理结果较为理想。将该变形监测方法应用到钢桁-混凝土组合梁的加载试验中,对各级加载工况下的试验梁全梁影像进行处理,并分别与传统"点式"测量(百分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可获取试验梁全梁向的整体变形,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相比较于"点式"测量能更好地体现试验梁的整体位移和变形分布。  相似文献   
110.
CFRP在新建桥梁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比较了几种纤维增强塑料的力学性能,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了碳纤维增强塑料应用于新建桥梁的可行性,探讨了近年来新建CFRP梁桥和CFRP缆索承重桥梁取得的新进展,给出了一些应用的例子;分析了CFRP桥梁的经济性问题,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