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数理化   2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本文研究一类线性方程组的图论解法。此类方程组有广泛的应用。如:某些经济问题的计算,连续与离散时间马氏链平稳分布的计算,酶动力学的计算(见[6]、[12]及其所引用文献)。解此类方程组可以用支撑入树的方法,这就是著名的矩阵—树定理的推广应用。亦可用Mason图方法与Coates图方法。后2种方法是对一般的线性方程组都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2.
疲劳过程中生热机理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浩  赵军  丁桦 《实验力学》2008,23(1):1-8
传统的疲劳试验方法确定材料的疲劳极限时试验周期长、需要试件多,故高试验成本成为疲劳试验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文中利用具有准确、快速、便捷、低成本等优点的热像法测定了多种载荷工况下Q235钢的疲劳极限,并对不同的黏或/和塑性效应主导的生热机制进行了探讨.材料疲劳过程中,疲劳极限之下的载荷引起的温度波动来源于热弹性效应,温升来源于材料的非弹、塑性效应(如黏性效应);而疲劳极限之上的载荷引起塑性功累计,导致疲劳损伤产生,使得温升机制出现转折.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求出了材料的黏性系数,给出了利用塑性能耗的起点确定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文中提出了计算回热式热机中时均焓流的新公式 ,并用之指出 Radebaugh等人关于计算脉冲管时均焓流中的重要错误 ,对分析指导包括脉冲管制冷机在内的回热式热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4.
基于模型和神经网络的绝热毛细管快速仿真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简化毛细管模型,采用分相集中参数方法,将平均比容的权重因子作为两相区简化的特征参数,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特征参数与其影响参数之间的非线性映射。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采用工质R12,检验样本包括R12、R22、R134a和R600a等多种工质。在常用制冷空调工况范围内,该简化模型与分布参数模型相比,平均偏差03%,计算速度提高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65.
针对极端高压条件物质特性研究需求,在我国万焦耳激光装置上利用其高能量、高功率、任意整形长脉冲输出的技术优势先后开展了冲击压缩、准等熵压缩以及“预冲击准等熵压缩”复合热力学路径压缩等多种热力学路径的高压加载技术研究,建立了实用的高压加载设计方法,重点优化了高压加载源的平面性和干净性,发展了高压状态精密表征技术,实现了1011 Pa以上准等熵,1012 Pa以上冲击以及两种路径之间的宽区高压加载状态能力,为激光装置上的高压状态方程及相变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一类多重小数部分和渐近公式,并解决了Ovidiu Furdui的一个多重小数部分积分问题m=1的情形.  相似文献   
67.
为实现对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监测,需要检测边坡的应变变化。元绿公路K77+120~K77+215段为一坡度30°、高度差达65m的边坡,由于土质松散而形成一滑坡地带,在其自然坡面前端挖掘5个30m深钻孔,把光纤Bragg光栅应变传感器分别埋入5个钻孔之中,浇灌水泥使之固定,形成5个应变桩,实现对桩体的应变监测,从而反应边坡的应变变化情况。经过两个月的监测,1孔洞到5孔洞最大应变变化依次为400με、80με、130με、-60με、46με,且依次出现在6m、16m、14m、16m、30m深度的位置。表明此边坡在6m深度及15m深度地层结构比较松散。  相似文献   
68.
The force production physics and the flow control mechanism of fish fast C-start are studied numer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by using a tail-flapping model. The problem is simplified to a 2-D foil that rotates rapidly to and fro on one side about its fixed leading edge in water medium. The study involves the simulation of the flow by solving the two-dimensional unsteady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employing a theoretical analytic modeling approach. Firstly, reasonable thrust magnitude and its time history are obtained and checked by fitting predicted results coming from these two approaches. Next, the flow fields and vortex structures are given, and the propulsive mechanism is interpre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uction of vortex distributions near the trailing edge of the tail are important in the time-averaged thrust generation, though the added inertial eff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ducing an instant large thrust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stage. Furthermore, dynamic and energetic effects of some kinematic controlling factors are discussed. For enhancing the time-averaged thrust but keeping a favorable ratio of it to time-averaged input power within the limitations of muscle ability, it is recommended to have a larger deflection amplitude in a limited time interval and with no time delay between the to-and-fro strokes.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CAS (KJCX-SW-L04)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双全纯凸(准凸)映照的偏差定理的研究已经获得一些可喜成果,但目前星形映照的偏差定理研究成果还较少.利用α次殆星形映射的增长估计,我们得到了C~n中开单位球B~n上一类α次殆星形映射的偏差估计.对复Banach空间单位球B和Reinhard域Ω_p1,…,p_n,可得到同样的结论,正如猜想的一样.  相似文献   
70.
两类螺形映照扩充子族的偏差上界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偏差估计一直是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螺形映照扩充子族的偏差估计的研究成果还较少.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复向量空间C_n中开单位球B_n,复Banach空间中单位球B和域Ω_(p_1,…,p_n)上一类α次β型,α次强β型螺形映照的偏差估计问题.利用不等式、矩阵及两类映照的增长定理等方法,获得了上述域上的两种映照的偏差上界估计,所得结果推广了一些已知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