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1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净化空调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洁净手术部开始在各地医院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调查分析表明,洁净手术部净化空调系统的运行方式近似一班制,可选用空气源热泵作为其冷热源。引入了洁净手术部排风后,改善了空气源热泵的冬季制热运行工况,提高了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92.
张源  李静媛  方智  陈雨来 《材料导报》2017,31(8):156-161
采用Dynaform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冲压工艺(等效应变、减薄率等)对17%Cr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起皱的影响。结果表明:17%Cr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冲压起皱并不是一开始就产生,而是拉深到一定程度才产生的。在恒速模式(10~40mm/min)和加速模式下冲压工艺对17%Cr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起皱改善作用不大。经Dynaform有限元分析得知,增大压边力会使减薄率显著增大,而对等效应变影响不大;各截面处减薄率和等效应变略有差别,其中减薄率在45°方向最大,0°方向次之,90°方向最小,等效应变的规律则相反。此外,当首次拉深深度在临界起皱拉深深度以下时,采用中间退火工艺可以明显改善拉深件内侧起皱,但对外侧起皱的改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93.
采用热拉伸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元素(O、N)含量的双相不锈钢0Cr25Ni7Mo4N在1 000~1 200℃范围内、1s-1应变速率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并分析了实验钢的组织和夹杂物。结果表明,经铝和硅铁脱氧后的实验钢热塑性良好,而未经脱氧的高O、N含量的实验钢在1 150℃以上才具有良好塑性,故双相不锈钢0Cr25Ni7Mo4N的热加工过程中应该控制温度在1 150℃以上;热加工过程中实验钢以铁素体的动态回复和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为主要软化机制;高O、N含量钢中,在相界析出的含铬的氧化物夹杂引起的相界结合强度降低,及高温加工中不恰当的两相比例,是其热塑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热轧、冷轧及退火状态下,2205双相不锈钢板各厚度层中铁素体相的织构演变规律,以及其对退火板塑性应变比r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的表层板表现出明显的{001}110织构,而中间层板由于晶粒转动相对滞后,织构强点集中在(118)[16-24 1]和(001)[-1-20]取向.这种热轧织构的差异造成冷轧、退火之后,各厚度层的织构和平均塑性应变比rm不相同.冷轧板经1 100℃,90 s退火,各厚度层的铁素体相均未形成γ纤维再结晶织构,而形成了(112)[1-10]织构和处于(110)[1-18]~(554)[-2-25]取向间的织构,这与Σ9、Σ3和Σ17b重位点阵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别是(001)[1-10](001)[-1-10]和(110)[1-10]冷轧织构的再结晶产物.这类织构使得与轧向成0°的r值明显低于45°及90°的.另外,由于中间层板退火后残留的{001}110取向较少,因此中间层板的rm高于表层板.  相似文献   
95.
A novel low-cost adsorbent named chitosan/Al(OH)3·(CS/Al(OH)3) bead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employing AlCl3·6H2O aqueous solution as the solvent for CS. The CS/Al(OH)3 beads were used for fluoride removal from water. The bead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the chitosan and aluminum chloride with the mass ratio of 2:1 as the precursor and in situ generation of aluminum hydroxide sorbents in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Then, the beads were washed with distilled water to neutral and freeze dried. The sorbent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EDX),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FTIR), and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respectively.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arameters that affected the defluoridation capacity. The influenc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pH, co-existing ions in water and initial temperature of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er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confirmed that the adsorption was spontaneous and endothermic.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of fluoride followe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and the sorption kinetics was more suitable for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The defluoridation capacity of chitosan/Al(OH)3 calculated using Langmuir model was 23.06 mg/g (293 K, pH 4).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S/Al(OH)3 bead adsorbent is promising for the fluoride adsorption.  相似文献   
96.
现有基于迭代最近点法(ICP)的三维人耳识别方法计算量大,配准时间长,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同时用于配准的人耳含有冗余信息,对配准造成干扰。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和全局信息的快速三维人耳识别方法,根据内部形状特征提取关键点并实现人耳归一化;提取低维度局部描述子实现关键点匹配并得到候选列表,之后先通过快速点特征直方图进行粗配准,最后用带法向量信息的改进ICP算法进行精配准得到识别结果。基于UND-J2数据库进行身份识别实验,并与一些经典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表明关键点特征提取仅需0.026 s,关键点匹配仅需0.015 s,耗时很短。身份识别实验获得了98.55%的Rank-one识别率,证明该方法与其他现有算法相比,识别速度更快,识别率更高。  相似文献   
97.
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高硅及高铝QP钢的临界点。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并对比Al元素的加入对QP钢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对制定高硅及高铝QP钢的热处理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高效麦芽干燥炉部分炉型是采用固定床干燥形式,研究了麦芽固定床干燥时温度、水分、糖化力、浸出物、α-N等项指标在麦堆上、中、下层变化规律,发现下层麦芽质量较差,但是由于下层在整个干燥炉内占有比例较低,因此整个炉内麦芽质量仍然良好。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700~900℃退火对25 kg真空感应炉冶炼、7道次热轧成3 mm板再冷轧成1 mm板的00Cr12Ti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50℃2 min退火,冷轧板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400 MPa,伸长率34.5%,加工硬化指数n值0.26,塑性应变比r值1.1;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分析得出冷轧板850℃退火时{111}取向最多,再结晶充分。  相似文献   
100.
低碳超高强度Q & P钢板的热处理工艺和组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的Q & P(淬火和配分)钢(%:0.17C、1.40Si、1.48Mn、0.25Al)由7.5 kg真空感应炉冶炼,轧成1.0~1.5 mm钢板,采用井式盐浴炉模拟了试验Q & P钢的热处理工艺,经910 ℃奥氏体化,淬至200~245℃,20 s,升温至配分温度300~450℃,60~600 s,快冷.结果表明,采用淬火245℃ 20 s,配分300~350℃≥300 s可保证碳原子由马氏体向残留奥氏体富集,试验钢具有高的强塑积(25 000~30000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