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24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776篇
工业技术   35786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2742篇
  2011年   3383篇
  2010年   920篇
  2009年   598篇
  2008年   2384篇
  2007年   2323篇
  2006年   2099篇
  2005年   1948篇
  2004年   1606篇
  2003年   1422篇
  2002年   1366篇
  2001年   1093篇
  2000年   1218篇
  1999年   884篇
  1998年   669篇
  1997年   584篇
  1996年   513篇
  1995年   459篇
  1994年   452篇
  1993年   407篇
  1992年   454篇
  1991年   421篇
  1990年   442篇
  1989年   432篇
  1988年   330篇
  1987年   398篇
  1986年   348篇
  1985年   426篇
  1984年   398篇
  1983年   393篇
  1982年   373篇
  1981年   320篇
  1980年   244篇
  1979年   187篇
  1978年   127篇
  1976年   65篇
  1975年   56篇
  1965年   7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由 5个油田的现场实例说明 ,最近的研究向传统的气体流入 (气体侵入井内 )概念提出了挑战。以往现场人员一直使用“经验法则” ,即气体以 10 0 0ft h的速率运移。但现场实例表明 ,气体可能移动 ,也可能不移动 ,其运移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同时建议不能完全依赖井口压力增加来准确分析和预测气体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22.
本文讨论和描述了采用油田广泛应用的、有效的技术而做的大量实验。在这些成胶实验中三氯化铬为首选交联剂。羧酸铬/聚丙烯酰胺(CC/AP)交联技术的特点是有很强的胶体化学性质和对油藏环境扰动有很强的适应性。据1998年5月的统计数据,这种交联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1400多次波及控制处理。本文给出了例证性油田应用的重点和CC/AP波及控制交联技术的结果;讨论了应用CC/AP交联技术经历中我们所学到的经验教训;包含了波及控制问题及处理方案,优良的交联技术,措施井和井网的特征,成功实施对措施井及井网的要求,措施顺利实施交联处理的关键部分,确定以使聚合物交联技术最有效的应用的选井选层的指导方针;凝胶波及控制的风险和缺陷以及质量保证等问题。  相似文献   
23.
24.
本文报道用提拉法测量Hg_(1-x)Mn_xTe单晶磁化强度的实验结果.在低温1.5K-30K范图内,磁场强度为0-7万高斯下,测量了不同组分x=0.06,0.08,0.12,0.16的Hg_(1-x)Mn_xTe磁化强度与组分,温度和磁场强度的关系.采用分子场近似模型,用类布里渊函数,最小二乘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x值范围内,理论与实验符合较好,证实了锰离子间存在强的反铁磁交换耦合.  相似文献   
25.
本文描述了一个存在盐析效应的溶液中使用甲基异丁基酮(IBMK)连续流动溶剂萃取铀的系统。在甲醇中使用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基氨基)苯酚(Br-PADAP)的分光光度法测定铀的方法中,此系统用来进行预处理。此方式利用了一个在线的溶剂萃取装置与一个分光光度流动注射分析(FIA)检测系统相连接,萃取部分可以两种方法进行操作。使用这种自动液-液萃取系统可以测定50ppb水平的铀。增加样品的体积也可以测定更低浓度的铀。此方法经合成核废料溶液检验。  相似文献   
26.
离子注入过程中,注入离子在掩模边缘附近的分布决定MOS晶体管漏极区域处的电场强度,计算了70keV硼离子注入硅样品中不同掩模边缘离子密度等线,考虑了四阶矩下的杂质深度分布(无掩模情况)。合理选择掩模蚀刻工艺,可获得均匀性,高抗噪声度的器件中。同时也指出了太薄掩模材料对注入离子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微生物活动造成的原油生物降解作用发生地球中大多数的油藏中,人们认为生物降解作用大大降低油藏中原油的质量,为成功寻找工业油藏,理解地质建造中生物降解作用发生的条件与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最近的研究推测微生物活动在温度在150℃仍能有效地发生,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在地质时代,有效的石油生物降解作用通常发生在温度低于80℃的储层中,然而奇怪的是在温度低于80℃的储层中,还可发现未降解的原油,本文收集了一些油藏中有关生物降解程度的数据,发现未降角原油局限于埋藏浅的冷盆地,这些盆地曾是地球中更深,更热的部位,后经抬升作用形成的,我们认为这石油储层在深埋过程中,在温度为80-90℃时经历了灭菌作用,使得深部生物圈中降解烃类的生物停止活动,尽管这些储层后期抬升到较冷的部位并再次发生石油充注,也不会发生生物降解作用,表明灭菌后的沉积物不再适合降解烃类的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28.
1 IntroductionThestickingpointofassociationrulealgorithmsdependsoneffectivelyfindingallcorrelationpatternsthatsatisfyvaluerequirementinthemagnanimityofdata.Butthealgorithmsalsobringanegativeef fect:thenumberofassociationrulesisverylarge.Also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