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8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基于采动岩体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服从Weilbull分布,运用岩石破裂分析系统对五种支护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现场工业性实验,研究了巨厚红土层覆岩条件下采场在不同支护参数下的变形特点,分析了相关机理,找到了保证巨厚红土覆岩条件下高效、安全回采的最优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42.
温度对煤力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是影响煤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自制夹具,配合环境箱,在MTS810伺服试验系统上完成了温度对煤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煤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分析了温度对煤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25℃~50℃之间,煤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呈减小趋势,应变呈增加趋势;50℃~100℃之间,煤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呈减小趋势,应变呈减小趋势;100℃~200℃之间,煤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呈增加趋势,应变呈增加趋势;200℃~300℃之间,煤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呈减小趋势,应变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3.
在大量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分析了超长综放工作面煤(岩)运动规律,总结出超长工作面矿压显现特点,为类似工作面的设计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苏里格气田压裂返排液回收处理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实现气田高效经济开发,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采用了集群化布井和工厂化压裂技术,但井组集中压裂会导致作业现场短期内排液量急剧增加,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为此,针对该气田压裂试气作业的特点,并结合其地形地貌特征等因素,研究形成了适合于苏里格气田的压裂返排液回收处理方法:①就井间压裂液回收再利用方面,形成了以多效表面活性聚合物可回收压裂液体系为核心的高效井间压裂返排液回收再利用技术,解决了常规胍胶压裂液体系处理效率低的难题;②针对井场末端液体回收处理难题,形成了以“混凝沉淀、过滤杀菌、污泥脱水”为主体的压裂返排液精细回收处理技术。该压裂返排液回收处理方法提高了现场水资源的利用率,并缓解了作业环保压力。2014年现场试验10个井组62口井,累计回收处理返排液32 980 m3,其中实现重复利用17 160 m3,回收再利用率超过70%,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5.
马占国 《河北水利》2013,(1):40+43-40,43
邱庄水库位于唐山市丰润区城北20kin的还乡河山口处.是唐山市管辖的两座大型水库之一。它始建于1958年10月.控制流域面积525km2.总库容2.04亿m2.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的大(2)型水库.也是引滦入唐引水工程的重要部分。下面就该水库洪水预报与洪水调度中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具体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46.
充填采煤链式投料系统托盘疲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托盘在充填采煤链式投料系统中的重要性,通过能量法得出冲击载荷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程序对托盘在不同间距、不同下降速度下,受充填材料冲击后的疲劳损伤进行研究,预测了托盘的疲劳寿命。最后分析了托盘的危险部位,得到托盘受充填材料冲击的疲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托盘间距增大,托盘疲劳损伤越大,托盘间距取5 m时其疲劳寿命符合煤矿开采年限;托盘下降的速度越大,其受到的疲劳损伤减少,考虑到托盘的强度、稳定性、运输效率,选取其速度为1.5~2.5 m/s较合适。  相似文献   
47.
马占国 《中国能源》2011,33(5):40-41
通过简要介绍神华宁煤集团磁窑堡煤业公司目前运行的锅炉,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案例,分析了事故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如何避免锅炉事故发生的方法及对策,对保证低压热水锅炉的安全生产运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根据顶板"三带"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五轮山煤矿1805工作面实际情况,提出了"点线-区域"结合观测顶板"三带"技术。采用经验计算法、钻孔摄像法、网络并行电法及关键层综合分析法对1805工作面顶板"三带"发育规律进行观测与分析,利用YTJ-20型岩层探测记录仪进行静态点线观测,及WBD-I型网络并行电法仪进行动态区域观测,并相互验证观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805工作面8煤顶板冒落带发育高度为7~9m,裂隙带发育高度为30~37m,弯曲下沉带发育高度为37m以上。现场观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点线观测与区域观测相结合,提高了观测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9.
针对厚层软岩顶板沿空留巷的技术难题,提出厚层软岩顶板断顶充填沿空留巷技术,创建"断顶卸压+巷旁垮落充填"沿空留巷围岩协调控制方法,构建厚层软岩断顶充填沿空留巷数值模型,研究断顶角度和预制裂缝间距对实体煤壁支承应力、巷旁垮落充填体稳定性对覆岩变形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断顶角度为5°时,减小了充填体上方岩层回转变形的空间,减小了剪切破坏区,缓解了采空侧顶板下沉剧烈程度;预制裂缝间隔为1 m时,在工作面后方,顶板岩层预制裂缝能及时扩展贯通,在巷旁形成垮落充填结构,采空侧垮落岩体抑制上覆岩层的弯曲下沉,减弱应力集中,压力变化幅度较小。研究成果在常兴煤业取得成功应用,监测结果显示在工作面后方70~80 m处,围岩变形趋于稳定,顶板没有明显离层、错位现象,巷旁垮落充填体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50.
煤矿开采沉陷有效控制的新途径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开采沉陷是造成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直接根源,有效控制和减轻地面沉陷程度是减轻或避免开采沉陷环境灾害的根本之路,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充填开采、条带开采和覆岩离层注浆岩层控制技术的优缺点,根据荷载置换原理,提出了“条带开采一注浆充填固结采空区—剩余条带开采”的三步法(二次条带式)开采沉陷控制的新思路,进行了三步法开采沉陷控制的可行性研究,初步分析表明,采用三步法开采可以实现对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的有效控制,地表下沉系数可控制在0.25左右,煤炭采出率可达到80%~90%,可基本实现地面建筑物不搬迁和大幅度减轻土地塌陷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