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2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数字硬盘录音机可以对任何一处音频数据进行剪切、移动、复制、合并、删除等操作,又因音频储存量大、安全可靠、方便快捷、使用寿命长,是目前大中型电视台、电台以及现场演出、广播等常用的音频设备。  相似文献   
43.
以含Cu低碳钢为研究对象,利用SEM、EPMA和拉伸试验研究了两相区配分时间对其组织演变、元素配分以及经IQ&P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Dictra软件对元素配分行为进行了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IQ处理后试验钢中的块状马氏体形成于原铁素体区域;随两相区配分时间延长,粒状马氏体数量减少,板条状马氏体之间的间距减小。检测和计算结果的对比显示,C、Mn、Cu 3种元素的相对配分速率与计算结果一致,但实际配分速率低于各自的计算结果。随两相区配分时间延长,经IQ&P处理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而伸长率持续减小;在600 s时达到较好的强塑性匹配,强塑积为16 963.24 MPa·%。  相似文献   
44.
采用SEM、TEM、EPMA、XRD、室温拉伸等实验手段,对两相区保温-贝氏体区淬火配分(IQPB)工艺下不同淬火碳配分温度和时间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经IQPB工艺处理后,室温组织主要由铁素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组成。两相区保温后,C、Mn元素在马氏体(原奥氏体)中富集,其含量分别为基体平均值的1.47倍和1.16倍。随淬火配分温度降低,贝氏体体积分数增加,组织细化,马氏体/奥氏体小岛数量增多。随着配分温度升高及配分时间增加,实验钢室温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抗拉强度降低,断后伸长率提高,加工硬化行为持续发生。综合不同配分温度和时间,400℃淬火进行10min配分处理时,抗拉强度达1 107MPa,伸长率达24%,此时强塑积可达26 568MPa·%。  相似文献   
45.
概述了近些年低碳硅锰系贝氏体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贝氏体相变机制及形成过程;并通过分析合金元素对低碳硅锰系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论述了在双相区保温过程中合金元素Mn的配分行为,揭示了低碳高强贝氏体钢的强化机制;最后详细阐述了低碳高强贝氏体钢的工艺、组织、性能三者的相互关系,重点介绍了几种能获得屈服强度与伸长率分别高于1 000MPa、15%的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低碳高强贝氏体钢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6.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相关试验手段,研究了钢板边裂缺陷原因,结果表明:引起钢板边裂的原因基本分为四种:夹杂物引起的边裂,钢板边部脱碳严重引起的边裂,横向冷却不均匀引起的边裂和聚集的气泡引起的边裂。针对相关原因通过采取优化炼钢工艺、连铸工艺、加热炉加热工艺以及轧制段横向冷却工艺等措施,板坯边裂缺陷率由原来的30%,降至5.1%,减少了切边量。对实际生产及质量异议钢板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变形条件对30MnSiV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通过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对,30MnSiV钢进行高温压缩变形实验,研究了变形条件对其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的温度、速率及程度均对30MnSiV钢的动态再结晶有影响。获得了30MnSiV钢动态再结晶产生的条件及动态再结晶激活能。  相似文献   
48.
何立新  陈连生  王刚  顾克井 《轧钢》2012,29(6):18-23
为减少J55石油套管用带钢的带状组织,提高成品综合性能,设计了不同的工艺组合方式轧制J55带钢,检测了试样带状组织级别,并分析了轧制工艺对带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终轧温度((870±20)℃)、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大压下量轧制、终轧后较大冷却速率冷却可减少带状组织的产生。  相似文献   
49.
采用SEM、EDS等试验手段,研究了冷轧镀锌板典型的表面质量缺陷形貌及缺陷部位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油脂类物质残留可导致冷轧镀锌板表面漏镀缺陷,氧化铁颗粒压入引起表面黑点缺陷,机械划伤可造成表面线状缺陷,保护渣卷入致使镀锌板表面出现孔洞缺陷。阐述了镀锌板各类表面缺陷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缺陷的控制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0.
陈连生 《餐饮世界》2012,(9):101-102
北京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雅俗共赏,有人说,自打有了北京城就有了北京小吃,照这么说起码也有3000多年了。但真正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小吃,还要从公元1145年北京作为国都以后逐渐形成。而形成以清真风味小吃为主的这种格局也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