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青梅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青梅的营养成分与保健功能,以及青梅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2.
玉米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玉米汁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对玉米汁饮料加工中各种技术方法和工艺参数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3.
根据蒸馏酒理论采用微积分方法,以酒精质量分数与相对密度的对照表以及蒸馏时原酒液质量分数与蒸馏液质量分数对照表两组基础数据为依据,推导了原酒液酒度随蒸馏体积分数变化的关系方程式,进一步推导了以低度酒为原料进行蒸馏的蒸馏液酒度随蒸馏液体积变化的方程式,该方程可用于蒸馏过程酒度控制。  相似文献   
24.
大麦虫油脂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及其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金针菇菌糠饲养的大麦虫的油脂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大麦虫油脂,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大麦虫油脂萃取率的影响,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大麦虫脂肪酸组成。结果:影响大麦虫油脂萃取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在大麦虫油中分离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中主要为油酸(40.26%)、棕榈酸(29.27%)、亚油酸(16.12%)、硬脂酸(7.38%)等。结论:生物转化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大麦虫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食用、饲料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油脂资源。  相似文献   
25.
3种富含花青素植物提取物抗氧化和降血脂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桑椹、荔枝壳和紫心红薯3种植物资源的富含花青素提取物(MA、LPA和SPA)的抗氧化和降血脂活性。在分析3种提取物总酚和总花青素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基础上,采用高血脂动物模型研究其降血脂和体内抗氧化活性。3种提取物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了纯化,其总酚含量分别为335.3,242.0,191.9 mg/g,总花青素含量分别为189.2,112.0,41.8 mg/g;在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LPA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是MA,SPA最弱。在降血脂活性方面,LPA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能力最强,SPA和MA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活性相当;3种提取物均不能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但都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使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1和AI2降低。此外,3种提取物均能显著提高高血脂模型大鼠的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数。3种植物来源的富含花青素的提取物均可用于抗氧化和降血脂功能食品的开发,其中尤以来源于荔枝壳和桑椹的提取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6.
桑椹酒中高级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级醇又称杂醇油,包括丙醇、丁醇、异丁醇、戊醇、异戊醇等。在桑椹酒生产中溶解乳是影响高级醇的主要因素,溶乳条件差,高级醇含量降低;高接种量可降低高级醇合量;添加0.1g/L酵母膏,高级醇生成量最少;添加MgSO4可降低高级醇含量;桑果汁含量越高,高级醇生成量越少。(孙悟)  相似文献   
27.
一种青梅原汁的生产工艺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了一种青梅原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参数。青梅果应选择成熟度高于九成五以上;预煮条件为90℃,3min;果浆酶解条件为果浆酶A50mg/kg和B100mg/kg,在40℃下酶解12h;杀菌条件为121~125℃处理3~5s。并对生产的一批次青梅原汁的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和多糖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28.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9种食用植物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总共鉴定出171种化合物,占总检出物的83.97%以上,可归纳为吡嗪、呋喃、吡咯、嘧啶、噻唑等杂环类、酯、醛、醇、酸、酮、烷烃、烯烃以及酚等10类化合物。醛、酮、醇、饱和烃及杂环类物质是植物油的主体风味化合物,除橄榄油中酯类和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外,其余8种植物油主要以醛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两者占总检出物的46.81%以上。植物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各具特点,研究结果为建立食用油挥发性风味指纹图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邱日想  王燕莉  陈洋娣  林雁  杨凤  陈智毅 《金属学报》2012,17(12):1384-1388
目的: 研究低强度超声联合托泊替康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协同效应以及相关的机制。方法: 应用HepG2,实验分为托泊替康处理组、超声处理组、联合治疗组(托泊替康+超声),评估细胞生存活力、细胞凋亡,胞内托泊替康累积及空化效应。结果: 当超声强度为 0.8 W/cm2 及以上时,协同托泊替康能明显诱导HepG2细胞凋亡,1.0 W/cm2 超声辐照联合托泊替康时细胞凋亡率为 12.88%,空化效应在凋亡诱导实验中促进了托泊替康胞内渗入,增加胞内积累。结论: 联合低强度超声能增强托泊替康的凋亡诱导效应,空化效应是其协同增强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0.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是一门有前途的非热处理技术,本文探讨将此项技术应用到桑果汁杀菌处理中,从而为设备的改进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