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X)、拉伸强度试验机和显微维氏硬度计对某运行一段时间发生表面开裂的叶片进行了分析,叶片工作额定运行转速为3 000 r/min,运行温度为92.5 ℃,压力为-0.594 MPa。结果表明,含有硫酸根离子的介质在叶片表面局部聚集导致表面出现点腐蚀是叶片开裂失效的主要原因。裂纹为从表面开始的表面锈蚀,进而发生点蚀开裂失效。  相似文献   
12.
某风电齿轮箱在运行3年6个月后监测到运行异常,拆解后发现其中一个行星轮发生断齿失效。实验通过对行星轮断口宏微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分析、金相组织分析、残余应力分析和晶粒分布分析等,确定了行星轮轮齿的断裂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行星轮材料母材各化学元素含量及轮齿表面碳元素含量均满足标准规范要求。行星轮轮齿力学性能满足标准规范要求,轮齿渗碳层金相组织和行星轮母材金相组织均未见异常,表明行星轮渗碳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均满足材料使用要求。轮齿断口起裂源区存在大尺寸非金属夹杂物的聚集是运行过程中在该处萌生裂纹并扩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热得快通电干烧时内有电热丝的部位套管温度很高,材料会发生二次再结晶、晶粒异常长大现象,而无电热丝的部位温度不太高,材料晶粒形态变化不明显。根据上述特征,提出了通过对比套管材料不同部位的晶粒尺寸和组织形态的变化来鉴定热得快是否存在通电干烧的方法。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可以分析热得快套管材料不同部位的受热状态,进而能够确定热得快是否存在通电干烧现象以及火灾是否由热得快通电千烧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某发电厂高温再热器管,材料为1Cr18Ni12Ti奥氏体不锈钢,设计使用温度545℃,运动压力13.7MPa,已使用二十多年。本次例行大修,对钢管材料进行的拉力试验结果显示材料的延伸率严重下降。为了判明材料脆化的原因及对设备安全运动的影响,本工作采用SEM等对从高温再热器截取的试样进行了断口和微观组织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与其它微区电化学技术不同,扫描振荡电极测定电流密度(SVET)技术可以检测金属电化学腐蚀反应发生过程中离子流动产生的电流密度,可以对腐蚀反应的性质(阴极或阳极反应)及腐蚀反应强度进行直观而精确的表征。通过采用扫描振荡电极测定电流密度并结合材料分析技术对模拟氯盐介质浸泡的地下石油管道直缝焊缝接头表面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的局...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磁性钕铁硼粉体的各种分散技术,实验对比、优化分散技术及装备,最终确定适合于钕铁硼粉体的最佳分散技术和装备;在对分散开的磁性钕铁硼粉体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定性的基础上,利用图像仪对钕铁硼磁性粉体的粒度大小,形状及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国外测试方法进行对比,其准确度高于国外分散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7.
汽车发动机用的一批35CrMo钢缸盖螺栓使用不久后即发生大比例的断裂,断裂位置都位于螺纹尾部磨削加工段,且断口形貌都比较接近。化学成分、显微组织、硬度、表面和断口形貌的检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断裂螺栓属于氢脆引起的延迟断裂。断裂批次螺栓的酸洗工序安排在了磨削和滚丝之后,螺纹尾部在酸洗后即出现了大量表面沿晶微裂纹,服役过程中沿晶裂纹进一步扩展并最终断裂。存在过酸洗和酸洗工序安排不合理是引起螺栓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某表面镀铜的铝合金前臂连接杆受单向下压应力作用,使用3个月后发生开裂,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宏观及微观断口分析、高倍金相检验、力学性能试验、显微硬度测定等方法对铝合金杆断裂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铝合金杆是弯曲应力作用下的疲劳断裂,疲劳从表面线性起裂,镀铜前材料本身存在裂纹缺陷,镀铜进一步渗入基体材料,工作中铝合金杆受到了单向应力进而加速导致疲劳开裂。  相似文献   
19.
郑凯  曹文全  俞峰  王存宇  钟振前  徐海峰 《钢铁》2022,57(7):125-136
 航空用轴承钢向耐高温、耐腐蚀、高承载、长寿命方向发展,现役的M50轴承钢存在强度高但韧性和耐蚀性不足的问题;M50 NiL渗碳轴承钢虽然通过降低碳含量和调整合金成分来提高韧性,但仍越来越无法满足高推重比的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需求,并且耐蚀性不足问题也未解决。高铬不锈轴承钢BG-42和高氮Cronidur30轴承钢虽然抗腐蚀能力好,但是表面硬度和心部韧性仍不足。以CSS-42L钢为代表的高温不锈渗碳轴承钢拥有高强韧性和优良耐蚀性能,不仅在航空轴承应用上极具竞争优势,而且也可应用于在高温或腐蚀性环境下使用的齿轮、轴和紧固件等,但是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仍不足且缺乏系统性,因此对其研发现状进行综述和总结尤为重要。从航空用高温轴承钢发展历程出发,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高温不锈渗碳轴承钢的研发背景和合金成分设计思路;综述了铬、钴、钼、镍、钒、钨等主要合金元素对组织和性能影响规律,其中钴的加入虽然不直接参与析出强化,但能够起到抑制δ-铁素体形成和促进弥散析出的特殊作用;分别从表面渗碳和心部材料两个方面,揭示了调控热处理工艺对微观组织和强韧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外高温不锈渗碳轴承钢基础理论和制造工艺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优化合金成分、突破渗碳热处理技术,以及加强不同工况下组织演变、疲劳损伤和破坏机理研究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20.
某螺栓材料牌号为0Cr17Ni4Cu4Nb(17-4PH),螺栓经淬回火热处理工艺表面涂镀锌处理,在设备上安装并施加紧固应力,次年装船投入海洋环境使用,两年半后检查发现螺栓断裂.对断裂螺栓材料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硬度、断口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螺栓表面涂层氢含量偏高,以及材料强度高、氢脆敏感性大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