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20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橘子皮化学改性及其对Cu(Ⅱ) 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橘子皮为基体,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后,以Ce4+为引发剂将丙烯酸甲酯单体接枝到橘子皮上,再经过皂化制备改性橘子皮生物吸附剂.研究溶液pH、吸附时间和Cu2+初始浓度对生物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5.5,Cu2+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该生物吸附剂对Cu2+去除率为94.6%,吸附容量为24.41 mg/g.Cu2+在该生物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该生物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优于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将该生物吸附剂用于含Cu2+ 5.8 mg/L的电镀废水,Cu2+去除率可达97%.通过红外光谱表征该生物吸附剂的结构,说明羧基和羟基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引起该生物吸附剂对Cu2+的吸附.该生物吸附剂可以再生重复使用4次以上.  相似文献   
92.
以柑橘皮(OP)为原料,通过MgCl2进行改性制备新型柑橘皮生物吸附剂MgOP。考察溶液pH值、温度、固液比、吸附时间和金属离子浓度对MgOP从单组分溶液中吸附Cu2+、Cd2+、Pb2+、Zn2+和Ni2+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和固液比对吸附率的影响较明显;温度对吸附率的影响较小;所有吸附过程可在2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对5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与原始柑橘皮相比,MgOP对5种金属离子的最大吸附量显著提高;MgOP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共存金属离子对吸附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3.
提出一种以CaCl2为氯化剂,采用氯化焙烧法从铜熔炼渣中高效回收锌的工艺。利用热力学计算、热重–差热(TG-DSC)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研究氯化反应机理和氯化焙烧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Ca Cl2氧化分解和所有含锌相的氯化反应温度均分别高于774.3和825℃。铜熔炼渣的氯化焙烧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依次为吸附水脱除、结晶水脱除、含铁相氧化和锌的氯化挥发。铁氧化阶段和锌氯化挥发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1.70和84.4 k J/mol,铁氧化过程的最概然机理函数为Avrami–Erofeev方程(n=2),锌氯化过程符合未反应核收缩模型且受化学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94.
稀散金属铟及其化合物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电子通讯、国防军事、能源医药等重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伴随着市场对铟的需求剧增,一次富铟资源逐步走向枯竭,从二次资源中富集回收铟的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简介了铟在铅锌锡等生产中的行为走向,概述了从冶炼渣、废LCD、废ITO靶材等二次资源中富集回收铟的不同方法并总结其优缺点,指出了加压氧浸、微波助浸等绿色强化浸出法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等清洁高效分离方法是未来富集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
利用巯基乙酸的双功能基配体(巯基和羧基),采用原位合成法成功地制备出CdS/Al2O3纳米粉末的组装体.在合成过程中,Cd2+首先与巯基和羧基中的一个-CO-发生化学键合作用,并以此为模板限制了CdS颗粒的成核与生长.又因为Al2O3晶体表面与巯基乙酸的结合具有方向性,所以组装的颗粒也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表现为组装体呈很稳定的丝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96.
尿素均相沉淀法制备均分散氧化亚镍粉末(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TG/DTA,XRD,SEM等测试手段对氧化亚镍前驱体粒于及其煅烧产物的组成,结构,形貌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了前驱体粒子的热分解行为,确定了合适的煅烧温度,并分析了前驱体粒子特征对最终氧化亚镍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98.
Nickel and cobalt were extracted from low-grade nickeliferous laterite ore using a reduction roasting-ammonia leaching method. The reduction roasting-ammonia leaching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chiefly introduced, by which fine coal was used as a reducta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are confirmed as follows: in reduction roasting process, the mass fraction of reductant in the ore is 10%, roasting time is 120 min, roasting temperature is 1 023–1 073 K; in ammonia leaching process, the liquid-to-solid ratio is 4:1(mL/g), leaching temperature is 313 K, leaching time is 120 min, and concentration ratio of NH3 to CO2 is 90 g/L:60 g/L.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leaching efficiencies of nickel and cobalt are 86.25% and 60.84%, respectively. Therefore, nickel and cobalt can be effectively reclaimed, and the leaching agent can be also recycle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normal pressure.  相似文献   
99.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imultaneous equilibrium and mass balance, a series of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equations of Ni( Ⅱ )-NH3-CO2-3-H2O system at ambient temperature were deduc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thermodynamic diagrams of lg[Ni]T versus pH at different solution compositions were drawn, which was quite effective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recipitation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microscopic shapes. When pH of the solution is below 7.0, free nickel ions are dominant and when the precipitant is added, the fast coagulation will take place leading to the loose flocculation particles. While pH is above 7.0, because of the coordination of nickelion with ammonia, the precipitation proceeds slowly accompanying with the release of Ni2 from the multi-coordinated Ni(NH3)2 n (n= 1, 2, …, 6), which easily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dense spherical particles.  相似文献   
100.
氧气底吹炼铜作为重要的火法炼铜工艺,发挥着关键作用的同时也面临发展困境。矿物资源愈加复杂、大型化设备亟待优化、熔炼渣含铜偏高等问题阻碍氧气底吹炼铜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模拟仿真研究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灵活性好的特点,成为解决氧气底吹炼铜难题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氧气底吹炼铜模拟仿真研究方法和特点,对氧气底吹炼铜反应机理、炉内流动和设备改进3个重要方向模拟仿真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当前氧气底吹炼铜技术原料复杂化、设备大型化、底吹连续化、控制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提出氧气底吹炼铜模拟仿真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