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工业技术   25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研究了Ti-24Al-llNb合金中Ti3Al+Nb金属间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及室温氢致开裂的规律,探讨了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i3Al+Nb在甲醇溶液中应力腐蚀敏感性很高,不向组织应力腐蚀断裂归一化门槛值为而k(ISCC)/KC=0.53-0.69;应力腐蚀裂纹止裂门槛值为K(ISCC)/K(li)=0.61-0.79.Ti3Al+Nb在室温动态充氢时能发生氢致开裂,门槛值和应力腐蚀相近,但裂纹扩展速率或断裂时间比应力腐蚀要慢1-3个数量级.两者断口形貌也不相同.发现了相界应力腐蚀现象.对固溶后炉冷试样,当KI较低时,应力腐蚀裂纹优先沿α2/β相界形核和扩展,从而获得相界应力腐蚀断口.如固溶后空冷或KI较高,则不出现相界应力腐蚀.  相似文献   
82.
TiNi形状记忆合金在充氢时形成的氢致马氏体和氢化物可使合金的KIC明显下降,相对损失高达96%,但其氢致马氏体对KIC相对损失的贡献仅约1.8%,而且不随氢浓度而改变.因此氢致KIC下降几乎全部归因于氢化物.氢化物引起的相对损失ΔKIC^TiNiH/KIC和氢化物的含量(质量分数,%)WTiNiH有关,即ΔKIC^TiNiH/KIC(%)=93(1-eWTiNiH/9.5).当充氢电流i≥15mA/cm^2时,在氢化物处能产生微裂纹,但微裂纹不会使断裂韧性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后的Al60 Mn13 Ti2 5V2 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 .结果表明 :在 10 0 0℃下 ,单纯均匀化热处理合金和热等静压 均匀化热处理的合金均具有良好的恒温氧化性能 ;而在 90 0℃和 10 0 0℃条件下 ,热等静压 均匀化热处理合金的循环氧化性能明显优于单纯均匀化热处理合金的循环氧化性能 .其原因为热等静压处理有助于消除合金内部微孔等缺陷 ,使合金组织的均匀化得到改善 ,降低氧化膜的热应力对循环氧化的影响 .  相似文献   
84.
<正> 当试样中存在拉应力梯度时,氢能使表观屈服应力明显下降,从而能引起氢致滞后塑性变形和氢致滞后裂纹,对Ⅲ型裂纹,由于不存在流体静压力,故一般认为它不能产生氢致裂纹。但我们的工作表明,对充氢的Ⅲ型试样,在扭矩大于临界值后保持一定时间就能在和原裂纹面成-45°的诸平面上产生氢致滞后裂纹,它导致典型的沿晶断口。对三个钢种都有类似结果。如充氢试样直接扭断,则  相似文献   
85.
氢致马氏体对304不锈钢在MgCl2中应力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浩  王燕斌  褚武扬  高克玮  乔利杰 《金属学报》2002,38(10):1079-1081
通过电解充氢后除气,即可在304奥氏体不锈钢中引入不同数量的氢致马氏体(ε α′,其中ε占2/3),同时并未明显改变试样的强度和位错密度,氢致马氏体使304不锈钢脆化,塑性损失随马氏体含量升高而升高,在沸腾MgCl2溶液中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表明,随氢致马氏体含量升高,应力腐蚀敏感性也升高,但当马氏体总量超过10%之后,应力腐蚀敏感性逐渐趋势地一个稳定值。  相似文献   
86.
氢对不锈钢纳米压痕蠕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纳米力学探针研究了氢对316不锈钢单晶纳米压痕蠕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可扩散氢浓度(Co≥9.7×10-6后,原 子氢能使室温饱和蠕变位移升高近一倍.室温除气后,其蠕变曲线和充氢前的曲线基本一致.这种可逆性表明,氢促进蠕变是由扩 散氢引起的.当Co≥50.4×10-6后,在室温时效过程中会形成α'马氏体和微裂纹,α'马氏体的饱和蠕变量比奥氏体要小.当 Co=174.4×10-6时,充氢过程中就出现α'马氏体, γ +α'复相组织的氢致蠕变位移升高明显比单相γ要小.  相似文献   
87.
无裂纹扭转试样充氢后在恒定的扭矩作用下能产生氢致滞后开裂。顺时针扭转时裂纹面和扭转轴成45°;反时针扭转则沿-45°面产生裂纹。计算表明,如果氢原子在α-Fe中的应变场是非球对称的,则氢原子的应变场和扭转应力场之间存在有互作用能,而且在45°面(顺时针扭转时)上具有极小值。这就将导致氢原子向45°面扩散和富集,当其浓度达到临界值时就会引起氢致滞后开裂。对于充氢的缺口或预裂纹扭转试样(即Ⅲ型裂纹)上述结论也成立。  相似文献   
88.
不锈钢Ⅱ型试样的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Ⅱ型试样的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实验表明,该试样在沸腾MgCl_2溶液中能产生应力腐蚀,裂纹形核门槛值为K_(ⅡSCC)/K_(ⅢX)=0.16。但裂纹并不在缺口面的最大剪应力处(θ=80°)形核,而是在最大正应力处(θ=-110°)形核,并指向正应力的法线方向。该试样动态充氢时能发生氢致开裂,其门槛值K_(ⅡH)/K_(ⅡX)=0.59,远比应力腐蚀的值要高,当K_Ⅱ较高时,氢致裂纹在最大剪应力处形核。当K_Ⅱ较低时,则在最大三向应力处(θ=-110°)形核。应力腐蚀是解理断口,且与K_Ⅱ无关。而氢致开裂断口则与K_Ⅱ有关,K_Ⅱ较高时是分布有二次裂纹的剪切韧窝断口,K_Ⅱ较低时则是准解理断口。  相似文献   
89.
用抛光的 WOL 型恒位移试样跟踪观察了各种低合金钢在 H_2S 中应力腐蚀裂纹产生和扩展的规律。结果表明,当钢的强度和 K_I 均大于临界值之后,在裂纹前端将会发生滞后塑性变形,即裂纹前端塑性区的大小及其变形量将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当这种滞后塑性变形发展到临界状态时就会导致应力腐蚀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对超高强钢来说,当这个滞后塑性区闭合后应力腐蚀裂纹就在其端点形核,随着滞后塑性变形的发展,这些不连续的应力腐蚀裂纹逐渐长大并互相连接。对强度较低的钢,随滞后塑性变形的发展,应力腐蚀裂纹沿着滞后塑性区边界向前扩展。已经证明这个滞后塑性变形是由氢引起的,称作氢致滞后塑性变形。利用 WO 型试样测量了在 H_2S 气体以及 H_2S 饱和水溶液中的 K_(ISCC)和 da/dt,研究了它们随强度变化的规律,以及阴极极化和阳极极化对超高强钢 K_(ISCC)和 da/dt 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对(Tb,Dy)Fe2超磁致伸缩合金,用微分相衬显微镜原位研究了应力和磁场引起的畴变、卸载压痕裂纹在湿空气中的滞后扩展以及在湿空气中恒磁场引起的滞后畴变及滞后开裂.结果表明,当磁场大于门槛值上Hth后就能使压痕裂纹发生瞬时扩展;在湿空气中,残余应力能使(Tb,Dy)Fe2发生滞后扩展,当裂纹止裂后,恒磁场(H〈Hth)能使磁畴发生滞后变化,并能使压痕裂纹进一步发生滞后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