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1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小粒径BaAl12O19:Mn2+绿色荧光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岩  蒋建清  吴直森  张超  于金 《功能材料》2005,36(12):1931-1933,1937
使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出VUV激发的BaAl12O19:Mn^2+绿色荧光粉。通过对共沉淀条件的控制,获得了Ba^2+、Al^3+、Mn^2+离子的完全沉淀,且使其中的Al^3+以结晶碳酸铝铵形式沉淀,从而避免了高温合成时容易出现的硬团聚现象;在共沉淀产物中加入了自行研制的促进剂,不仅使合成温度比传统高温固相法降低了约300~400℃,且有效地控制了BaAl12O19:Mn^2+荧光粉的颗粒大小和形貌,制备出的荧光粉颗粒呈六角片状,粒径1~2μm,且分散性良好。在λex=147nm激发时,该荧光粉色坐标x=0.145,y=0.755。  相似文献   
72.
文章简述了国内外紧密纺纱技术发展情况,分析了紧密纺纱技术特征、采用紧密纺纱技术的优势、采用紧密纺纱技术的弊端,阐述了紧密纺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的必要性,指出了进一步发展紧密纺技术需研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3.
小粒径α-Al2O3粉体的表征及其晶体生长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董岩  蒋建清  于金  刘凯  梁步青  张超 《硅酸盐学报》2005,33(11):1344-1347
对自制的六角片状α—Al2O3颗粒进行了电子衍射分析和晶体学位向标定.并对含促进剂的氧化铝晶体的生长机制做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合成的六角片状的α—Al2O3颗粒为单晶体.其基面为(0001)面.其棱面为(10 10)面;促进剂的加入导致了晶体的各向异性生长,使[10 10]方向的生长速率大于[0001]方向的生长速率,导致片状颗粒的形成。  相似文献   
74.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大应变量拉拔变形前后SWRH72A钢丝的显微组织,研究了钢丝的力学性能及珠光体片层间距随应变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钢丝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随着应变量的增大而增大,伸长率则随着应变量的增大先急剧下降,而后基本保持不变;钢丝显微组织中的珠光体片层间距随着应变量增大逐渐减小,基本上符合Langford的指数衰减规律,经过ε=2.6的冷拔变形后,珠光体片层间距由变形前的200 nm减小到50 nm左右;经过大应变量拉拔变形后,铁素体内的位错密度显著升高,形成大量的位错胞,变形后铁素体具有特殊取向.  相似文献   
75.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分别研究了珠光体钢在冷拉拔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和残余应力演化。随着拉拔应变量的增大,珠光体团逐渐转向拉拔方向。影响珠光体钢丝屈服应力和抗拉强度的关键因素是珠光体片层间距,它们之间满足Hall-Petch公式,通过拉伸试验求得其中k值为567.4kN·m-3/2。钢丝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量增加,钢丝的应力增大,这与拉拔过程中的加工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76.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EM)观察了拉拔前后SWRH82B钢丝的显微组织,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渗碳体含量随应变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钢丝经拉拔变形后,铁素体中形成竹节状位错亚结构;渗碳体片层内部碎化,并出现非晶。VSM测量显示,随着应变量的增加,钢丝比饱和磁化强度不断升高,渗碳体含量逐渐减少。变形前,钢丝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为198.84 emu/g。经过应变量为1.90拉拔变形后,钢丝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升高到210.9emu/g。相应的渗碳体含量则由变形前的14.1%降至变形后的8.9%。这表明SWRH82B钢丝经过应变量为1.90的拉拔后,渗碳体发生了部分溶解。  相似文献   
77.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Ca-Si变质处理对30MnVS钢(%:0.30~0.33C、1.40~1.60Mn、0.08~0.14V、0.065~0.090S)硫化物形貌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含量(0.001 2%、0.002 1%、0.003 5%、0.004 6%)的增加,团簇的杆状硫化物逐渐转变为均匀分散的球状硫化物,并且大多数球形硫化物中含有复合氧化物核心。其成分变化规律为CaO·3(Al2O3)·SiO2-3(CaO)·6(Al2O3)·2(SiO2)-6(CaO)·9(Al2O3)·4(SiO2)-4(CaO)·3(Al2O3)·2(SiO2),计算结果与实验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8.
金属氢化物—镍(MH—Ni)电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静华  蒋建清 《江苏冶金》1999,27(4):3-5,12
NH-Ni电池是近年来碱性蓄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MH-Ni电池的性能特征、工作原理、制造工艺以及国际产业化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报道了贮氢合金成份、镍正极和氢化物负极的制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9.
在超高真空磁控溅射仪上,制备了一系列具有相同调制周期不同层厚比的Cr/CrN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涂层的相组成,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涂层形貌,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涂层硬度,在划痕仪上确定涂层和基体间的结合力,并利用磨损仪测量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调制周期为400nm时,当层厚比由2.0减小到0.2,Cr/CrN多层涂层始终由Cr和CrN两相组成,涂层择优取向为CrN(200),且涂层变得愈加致密,硬度从1550HV增大到2300HV,磨损率从2.4×10-8 mm3·N-1·m-1减小为0.6×10-8 mm3·N-1·m-1,涂层和基体结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80.
自生复合材料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