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用于真空玻璃封接用的铋系低熔点非晶基础玻璃焊料,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所得玻璃焊料进行了结构分析,采用浸泡腐蚀的方法对焊料的耐酸性进行了测试,使用热膨胀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其热学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扫描电镜对焊料烧结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测试了焊料对母材的润湿性,研究了Bi2O...  相似文献   
92.
边缘定位胶焊接头的应力应变分布和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强塑性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方法,考察了焊点间距对两种搭接区边缘定位胶焊接头中应力应变分布及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接头中两焊点处的应力应变分布基本相同;采用环氧树脂基胶粘剂时,应力变主要分布在搭接区边缘,改变焊点间距基本不影响接头搭接区边缘处的应力应变值;  相似文献   
93.
采用高频感应焊接技术对壁厚为0.28 mm的3003铝合金进行焊接,研究了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晶粒细小,是焊接过程中感应加热与挤压同步进行,局部晶粒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抑制了晶粒长大所致;焊接接头熔合区呈上下宽、中间窄的窄腰状,宽度为6~10μm,熔融区呈细腰鼓形,单侧宽度为24~49μm,其相邻两侧的热影响区部分发生再结晶,宽度为115~127μm;断口形貌显示焊接接头断裂类型为以韧性断裂为主的韧脆混合型断裂,其抗拉强度为242 MPa,达到带材的91%,伸长率为15%,略低于带材(23%);焊接接头各区域硬度值呈M形对称分布,熔融区与热影响区硬度值明显高于母材区,熔融区最高,达到85.27HV,热影响区约为79.33HV,熔合区硬度值最低,为55.85HV。与母材相比,焊接接头强度和硬度分布规律与各区域晶粒大小和第二相种类及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4.
采用高频感应焊接技术对壁厚0.3 mm的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焊接试验,研究焊接工艺对焊缝宏观形貌、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焊接缺陷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开口角较小时,毛刺以椭球状驼峰缺陷成形,随着开口角的增加驼峰缺陷呈减少趋势;焊接点有水渍聚集时,易出现焊接飞溅。当热输入为16.5 kJ/m、焊接速度为80 m/min、开口角为6°、钢带边缘保持干燥和洁净时,可获得无缺陷连续毛刺形貌。焊缝组织为奥氏体+δ-铁素体,焊缝区平均硬度值达到289HV,接头平均抗拉强度约为920 MPa,高于母材抗拉强度(760 MPa)。焊缝强度高的原因是挤压辊的压力将脆性杂质从焊缝中挤出,提高了晶粒间的结合能力,且焊缝成形好,焊缝区晶粒组织细小,奥氏体晶界析出大量阻碍位错运动的δ-铁素体。本工作提出了一种熔融金属流动模型分析其驼峰缺陷形成机理,即:焊接时开口角小,熔融金属内部的平衡状态短时间内随着熔融金属的聚集长大而被破坏,驼峰形成;开口角增大到合适角度时,焊接状态保持稳定,最终连续毛刺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