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1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工业技术   424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i3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Ti3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情况及其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影响因素作了概述,并重点介绍了其熔炼技术和铸造特性。最后,展望Ti3Al基金属间化合物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2.
从信息检索角度出发,提出一种高效的索引,在结构索引中集成了倒排文档,可同时查询XML结构部分和关键词.双重索引策略很好地解决了基于路径表达查询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我国长输管道实现跨越式发展,管道本体缺陷和腐蚀问题应得到重视。我国长输管道已全面强制实施完整性管理。管道内检测技术可以确定管道的腐蚀和裂纹缺陷,保障管道安全运行。阐述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管道内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包括变形内检测、漏磁内检测、超声波检测和电磁超声检测等,介绍了检测缺陷类型、定位和量化精度以及代表性技术产品。针对我国管道内检测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三维图像显示缺陷、提高探测精度、建立裂纹探测评价标准以及提高通过能力等,应作为我国管道内检测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4.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从单井沉积相分析入手,并结合钻井岩性剖面、沉积构造和电性特征等大量地质资料,对百重7井区克上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克上组为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而非前人所说的冲积扇沉积。可进一步分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个沉积亚相及六个微相。  相似文献   
45.
就250QJ80—80/4与8JD—80×17两种型号深井泵在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易维修性及寿命周期费用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文章论证: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6.
根据Fe~(2+)和Fe~(3+)离子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采用DZ-I型电镀添加剂测定仪快速测定抛光液中Cr(Ⅵ)和Fe(Ⅲ)离子的浓度.实验表明,此法也适用于测定铜、铝、镍的铬酸电抛光液中Cr(Ⅵ)的浓度.  相似文献   
47.
气相法聚乙烯BCG-Ⅱ型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相法聚乙烯BCG-Ⅱ型催化剂的组成、粒径分布及催化剂的淤浆聚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CG—Ⅱ型催化剂的活性较高,聚合物堆密度适中,应用在Unipol乙烯气相聚合工艺装置上操作良好,所生产的树脂颗粒均匀。干爽且流动性好,产品质量合格、稳定。  相似文献   
48.
采用射频反应溅射工艺沉积了α—SiC:H薄膜。利用微分扫描量热器(DSC)和差热分析仪(DTA)两种热分析方法确定了α—SiC:H薄膜的脱H过程和相转变温度,353.2℃脱Si—H和602.6℃脱C—H,并在1080℃相变结晶。在氨气流保护下的光热炉内进行热处理,Fourier红外光谱(FTIR)和反射谱的研究表明,400℃热处理后薄膜内的H含量急剧下降。高温热处理中的脱H过程有利于游离硅和游离碳的反应形成额外的Si—C键,促进薄膜致密,并能提高其在紫外部分的反射率,降低红外区域的反射率。热处理温度超过500℃,容易导致薄膜脱落。适当的退火工艺有利于拓展碳化硅薄膜在空间材料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9.
制备条件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粉末二氧化钛催化剂,讨论了不同条件如:钛酸丁酯的浓度、加水量、陈化时间、陈化温度、焙烧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甲基橙活性的影响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此催化剂有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0.
“双碳”背景下,钢铁工业亟待低碳重塑,氢气直接还原(常称为“氢冶金”)是国内外竞相研发的重要方向。流态化直接还原是过程工程所六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研究方向。值此叶渚沛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本综述回顾并概述了过程工程所在流态化直接还原基础理论和工业应用两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基础理论方面包括颗粒间黏着力与分离力相互竞争黏结机制、聚团流化和慢速失流的发现、不同铁形貌析出机理和黏结特性,以及降低颗粒间黏结力(颗粒包覆改性、调控铁析出形貌)和增大颗粒间分离力(增强颗粒运动、增大颗粒尺寸、施加外场力)等一系列抑制黏结失流方法;工业应用方面包括100公斤/天流化床氢气直接还原、1吨/天钒钛磁铁矿流化床直接还原和千吨级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电炉熔分等中间试验,目前正在与鞍钢集团等单位合作开展全球首套1万吨直接还原铁/年流化床绿氢直接还原工程示范。谨以此文缅怀叶渚沛先生、郭慕孙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以期推动流化床直接还原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的进步,为钢铁工业低碳重塑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