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6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侯贤华  胡社军  余洪文  黄钊文 《电源技术》2011,35(4):372-373,398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不同Al含量的固熔体Sn-Al合金的总能量与电子结构,得到Sn0.7Al0.3合金比例最适合用于锂离子电池Sn基合金材料,并对Sn0.7Sl0.3合金嵌锂后的各种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发现该固熔体合金相具有较稳定的电化学嵌锂电位和良好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同...  相似文献   
92.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SnAl/Ni双层结构薄膜负极材料,通过XRD检测样品的物相结构,并通过组装半电池测试材料的循环稳定性。XRD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的双层结构薄膜样品主要为Ni3Sn2与Cu40.5Sn11的固溶相,不同溅射功率下样品的结晶化程度也不一样。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i溅射功率为100W的样品50次循环后充放电比容量维持在500mAh/g左右,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掺Ni后形成的Sn-Ni-Al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与结晶化程度有关,结晶化程度越差的样品,由于结晶的不规则性,引入更多的嵌锂间隙位置,便于锂离子的进出,获得越好的循环性能。其次对于Sn-Ni-Al负极,多个二元相固溶时,由于非活性物质对循环时的体积变化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多个二元相作用叠加,导致循环稳定性优于三元合金相。在合成多元合金负极时,非晶化及多个二元相的固溶都是有利于循环稳定性提高的方法之一。本文为Sn基合金负极的改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3.
电磁屏蔽理论及屏蔽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汝强  胡社军  胡显奇  邱秀丽  盛钢  王明 《包装工程》2004,25(5):21-23,49
介绍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及其发展现状,复合导电纤维和金属化织物具有高的电导率、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好,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一类包装材料.目前我国在电磁屏蔽材料领域同国际水平差距较大,应当加强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4.
从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了Sn—Co合金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在理论方面采用Material Studio4.1软件研究了Sn—Co合金各种稳定相结构的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在实验方面综合介绍并比较了电化学沉积、机械球磨、固相还原和溶剂热法等几种薄膜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Sn-Co合金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5.
锂离子电池锡薄膜负极材料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理论计算和制备技术两个方面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锡薄膜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简述了该方法在预测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中的运用.综合介绍并比较了溅射、电化学沉积和机械球磨等几种薄膜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锡薄膜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6.
用电沉积直接在铜箔上沉积金属锡,恒电流充放电循环(CC)、循环伏安(CV)、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制备锡作为锂离子负极的性能。CC结果表明,锡电极的初始比容量大于600mAh/g,但6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迅速下降,至60次循环后容量基本消失。CV、SEM和FT-IR结果表明,金属锡经充放电后发生龟裂,伴随着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随着循环的进一步深入SEI膜不断增厚,金属锡粉化成颗粒被SEI膜所包裹而失效。  相似文献   
97.
高密度磁记录读磁头用巨磁电阻薄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胡社军 《材料导报》1998,12(4):20-22
采用分类论述的方法,围绕巨磁电阻薄膜在高密度磁记录读磁头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介绍了巨磁电阻薄膜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8.
何玉定  李健  胡社军  谢光荣 《真空》2005,42(2):34-37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调制周期分别为5 nm、10 nm、15 nm、20 nm的NiFeCo/Ag非连续多层膜.用俄歇能谱仪测量薄膜的成分,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NiFeCo膜层及Ag膜层的表面形貌,用四探针法测量了溅射态的及在280℃、360℃、400℃退火后的多层膜的GMR值.结果表明:薄膜厚度越大,NiFeCo膜层及Ag膜层的表面粗糙度越大.在经各种不同温度退火后,具有[NiFeCo(10nm)/Ag(10nm)]×20结构的多层膜的GMR效应均比其它结构的多层膜的GMR效应强.退火温度也会影响多层膜的GMR值.经360℃退火后,在79.6 kA/m的外加饱和场下[NiFeCo(10nm)/Ag(10nm)]×20呈现出最强的巨磁电阻效应,其GMR值达到11%.  相似文献   
99.
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光电子能谱技术、光谱技术、显微分析技术、X射线分析技术等表征技术的原理以及在纳米二氧化钛薄膜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0.
吴健  胡社军  曾鹏  谢光荣  周泽 《材料导报》2006,20(11):141-143
利用等离子体辅助真空电弧沉积技术,在高速钢和单晶硅基体上制备Zr-Cu-N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超微显微硬度计研究了低能氮离子束流对Zr-Cu-N涂层结构、表面形貌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低能氮离子束辅助真空电弧沉积Zr-Cu-N膜,ZrN结构在(111)晶面出现择优取向,并对Zr-Cu-N膜层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膜层表现出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转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