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工业技术   1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通过组织形貌观察及蠕变曲线测定,研究了一种含Re镍基单晶合金在高温的蠕变行为。结果表明,合金经完全热处理后的组织结构是立方γ′相以共格方式嵌镶在γ基体中。在试验的温度和应力范围内,与无Re合金相比较,含Re合金有较好的蠕变抗力及较长的蠕变寿命,并测算出合金在稳态期间的蠕变激活能与应力指数。通过分析位错攀移越过筏状γ′相及影响合金应变速率的因素,研究了合金在稳态蠕变期间的变形机制,其中,元素Re溶入γ基体后可有效阻碍位错运动,降低合金的应变速率,是使合金具有较低应变速率和较长蠕变寿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通过测定一种镍基单晶合金的蠕变曲线和观察微观组织及对合金断裂后位错组态进行分析,研究中温高应力条件下镍基单晶合金的组织演化及断裂特征。结果表明:在760℃、700 MPa条件下,合金蠕变断裂后的断口表面由类台阶状形貌组成,且台阶取向相同,台阶的两个棱边与110晶向平行,台阶的上平面平行于{001}晶面。合金凝固形成的共晶区是合金薄弱区域,裂纹在该区域萌生和扩展,并最终导致合金的蠕变断裂。800℃、750 MPa蠕变期间,合金中的相可形成与应力轴垂直的类N型筏状结构,但筏状相的尺寸较短,在合金的基体通道及/两相界面处存在大量位错网,有部分110超位错切入筏状相内。(1/2)[1 10]位错由/相界面切入相后发生位错分解,可形成(1/3)112超肖克莱不全位错+层错的位错组态,当有单个位错穿过层错区时,致使位错与层错衬度相互重叠,使层错条纹明暗衬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3.
Re及温度对单晶镍基合金晶格常数及错配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状态及不同Re含量单晶镍基合金进行高、低温X射线衍射谱线测定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Re含量及温度对单晶镍基合金中γ、γ′两相晶格常数及错配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中γ、γ′两相有较大的晶格常数及错配度;经完全热处理后,立方γ′相以共格方式嵌镶在γ基体中,合金中两相的晶格常数及错配度略有减小;长期时效使γ′相粗化后,两相之间出现界面位错,使合金中两相的晶格常数及错配度绝对值增加。随Re含量增加,合金中γ、γ′两相在室温的晶格常数增大,错配度的绝对值减小。与γ′相相比,γ基体相有较大的膨胀系数,因此,随温度提高,合金中两相晶格错配度的绝对值增大。  相似文献   
74.
通过蠕变曲线测定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一种含4.2%Re镍基单晶合金的蠕变行为和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单晶合金在试验的温度和应力范围内,对施加应力和温度有明显的敏感性,并测算出合金在稳态蠕变期间的激活能和应力指数。在蠕变初期,合金中γ′相沿垂直于应力轴方向形成N-型筏状结构,蠕变断裂后在远离断口区域形成的筏状γ′相逐渐转变成扭曲形态,在近断口区域的筏状组织转变成与施加应力轴方向呈近45°角度倾斜。合金在稳态蠕变期间的变形机制是位错攀移越过γ′相,位错的攀移通过割阶沿位错线运动而逐步实现;而在蠕变后期,合金的变形机制是位错剪切筏状γ′相。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晶体取向对Ni3Al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001]和[111]两种取向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在单晶棒横截面内[001]取向合金γ′相为立方形,[111]取向合金γ′相为三角形或六角形;[001]和[111]取向合金存在屈服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反常屈服现象;[001]与[111]取向合金均呈现明显加工硬化现象,两种取向合金的屈服强度峰值范围分别为600~800℃与400~600℃;两种取向合金均表现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76.
 采用修正的θ函数影射概念对单晶镍基高温合金的蠕变曲线进行了拟合和预测。根据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蠕变方程中有关参数的数学表达式,据此对1 040 ℃、137 MPa下的蠕变寿命进行了预测,预测精度达96%,远高于用早期的θ函数影射概念预测结果。该方法仅需确定3个参数,简化了计算,同时,线性参数表达式确保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7.
通过蠕变性能测试及组织形貌观察,结合元素扩散迁移率计算,研究DZ125合金在1 040℃蠕变期间的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蠕变期间,合金在枝晶间/干区域发生不均匀的组织演化,枝晶间区域形成的筏状γ′相尺寸粗大,而枝晶干区域γ′相沿(001)晶面形成细小的N-型筛网状筏形结构,且γ基体相连续充填在筛网状γ′相之间,可保证合金的高塑性。在1 040℃、137 MPa蠕变期间,合金枝晶干区域的γ′相经3 h转变成筏状结构,随施加应力的降低,γ′相发生筏形化转变的时间延长;其中,Al、Ta具有较高扩散迁移率是促使合金发生较快筏形化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8.
冷变形钢的再结晶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量硬度和观察组织,确定了几种冷变形钢的再结晶温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铬和钼可提高钢的再结晶温度,由于渗碳体阻碍晶粒长大,所以随碳含量的增加,钢的再结晶温度升高。与粒状渗碳体相比,层片状渗碳体对再结晶及晶粒长大有更大的阻碍作用。因此,仅有层片状渗碳体结构的钢具有较慢的再结晶速率和较高的再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不同工艺处理的FGH95合金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及持久性能测试,研究了“盐浴”温度对合金组织与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 150 ℃固溶及650 ℃盐浴冷却时和时效处理后,细小γ′相在晶内弥散析出,且少量碳化物在合金中弥散分布;随盐浴温度降低,细小γ′相尺寸逐渐减小,碳化物数量增加.当盐浴冷却温度降低到520 ℃,合金中细小γ′相尺寸进一步减小,且较多细小碳化物在晶内弥散析出,可改善晶内强度,使合金在实验条件下具有较长持久寿命.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含4.5%Re/3.0%Ru单晶镍基合金进行高温蠕变性能测试,并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不同蠕变期间的试样进行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该合金的高温蠕变行为。结果表明,本实验所选用的单晶合金在高温蠕变期间具有良好的蠕变抗力,在1040℃/160MPa的蠕变寿命达到725h。高温蠕变初期,合金中γ′相沿垂直于应力轴方向转变成筏状结构,其稳态蠕变期间的变形机制是位错在基体中滑移和攀移越过筏状γ′相。高温蠕变后期,合金的变形机制是位错在基体中滑移和剪切筏状γ′相。位错的交替滑移使筏形γ′相扭曲,并在γ/γ′两相界面发生裂纹的萌生与扩展直至断裂,是合金在高温蠕变后期的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