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国内火电机组配备的冷却塔,容量一般偏小,影响机组能耗;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一些有推广价值的冷却塔芯设备改造新技术,给出了预期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2.
固体"类流态"实测数据的混沌特征判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流态”是固态合金中存在的一种非线性振荡现象 ,在某些微区表现出明显的流动特性。根据非线性动力学的无标度理论 ,固体类流态“胞”区的天然破裂过程与地壳板块岩石的破裂过程在物理机制和表现形式上具有相似性。通过对固体“类流态”图像灰度值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 ,分别用Lyapunov指数和相位随机化方法判定了其混沌特性。研究表明固体“类流态”现象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这一研究也为非线性和复杂性研究提供了以材料物理试验为内涵的范例。  相似文献   
53.
外加应力场刺激下固体"类流态"胞区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在外加应力场刺激下固体“类流态”的响应特征。通过对几组CuZnAl合金试样进行压力实验和显微硬度测定 ,发现固体“类流态”胞区在应力场刺激下可以被诱发 ,而且试样上所施加的诱发应力在不同的尺度有明显的自相似性 ,这一点从其显微硬度的测定中能很好的反映。说明“类流态”胞区受应力场刺激时可以被诱发 ,而且诱发条件在宏观尺度上具有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54.
冶金渣用于制备岩棉等建筑保温材料是冶金渣有效利用的新途径,电熔炉熔炼冶金渣及其保温过程是该工艺的技术关键。研究了基于某钢厂电熔炉设计方案,对其进行了热平衡计算,并提出改进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对冶金渣容量为10 t的电熔炉,冶金渣入炉温度为1 550℃,出炉温度为1 450℃时,功率500 k W电极在加盖工况下理论上可达到热量平衡,开盖工况下还需增加大于413k W功率的电极;对空气的热辐射是炉内冶金渣热损失的关键因素,因此减小电熔炉开口面积是设备节能的方法之一;优化保温层(耐火层)厚度可降低热传导损耗。  相似文献   
55.
根据再结晶变化对棒材轧制负荷的研究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滨  张贵杰  武学泽 《钢铁》2001,36(3):34-37
针对棒材热连轧的椭圆-圆孔型系统的生产实际,采用现代的能量法及传统的Ekelund法分别对轧制压力进行了计算与并与实测作了比较,根据各道次再结晶的变化规律,首次提出并采用了考虑奥氏体再结晶变化的修正函数,将轧制负荷与金属在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联系起来,使预报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6.
异步轧制条件下高锰钢的显微组织与加工硬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异步轧制条件下,研究了高锰钢的显微组织变化及其加工硬化机制。结果表明,经异步轧制后,随着变形量的增大,高锰钢中滑移带的密度逐渐增大;高锰钢晶粒内部出现大量的形变孪晶和高密度位错缠结,晶粒细化明显;高锰钢晶体在变形后仍然为面心立方的奥氏体,没有发生马氏体相变;在不同的变形量下,高锰钢中主要的加工硬化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57.
再结晶软化程度对热轧力能的影响及定量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棒材热连轧中因再结晶软化不充分所致的残留应变对轧制负荷的影响。对20MnSi钢静态再结晶实验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该模型给出的数据与棒材热连轧时中、精轧阶段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规律符合得较好,作为将理论与实验研究应用于生产现场的尝试,一方面利用该模型得到的再结晶软化程度来修正轧制负荷的预报结果使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也为在生产实际中控制与预报该钢种连轧棒材的组织与性能提供了静态再结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钢坯高温防氧化涂层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对表面喷涂高温防氧化涂料的钢坯加热过程进行模拟,对体系的初始条件进行设定,确定加热温度范围为25~1 500℃,计算得到体系的摩尔体积、密度以及比热容,通过绘图软件绘制图像并进行数据拟合分析,得到涂层的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涂层体系的摩尔体积大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就是发生体积的膨胀,但升高到一定温度后可能会发生收缩,继续升温,体积接着膨胀;体系的密度大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升高到一定温度后可能会发生回升,继续升温,体系的密度又继续减小;体系的比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存在转变区间,其中出现的折点、拐点、转变区间等代表着涂层质量及热力学性质的变化,对涂层材料的研发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9.
采用单神经元PID与传统PID控制相互结合的方法,探索高效电加热过程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并利用Simulink软件对传统PID控制和单神经元PID控制下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单神经元PID模型控制下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实时调整控制参数,使得控制参数和温度控制系统较为匹配,可以实现系统在最稳定的状态运行,该系统对干扰的抵抗性更好,鲁棒性更强。而实际试验中,单神经元PID控制下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在温度响应阶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在稳态阶段也拥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但是在初始温升过程中的响应速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