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近些年来,眼部损伤及视力障碍人数增多,为了解决这类人群生活难题,构建一种智能化电子导盲系统。该系统包括结构和电子系统两部分。电子系统为功能的实现系统,主要分7个部分,分别是超声波传感器阵列、姿态解算模块、环境检测模块、处理器模块、电池供电模块、振动提示马达及背板。该系统能够利用了传感器融合技术,提供多方面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溪洛渡工程经历了50多年的构想。从规划、勘测、论证、立项审批、可研审查、技术评估到项目核准,国内外专家、各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模型试验。溪洛渡水电站严格执行了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是建立在翔实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的科学论证的结果。溪洛渡水电站具备工程正式开工的各项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目前纳米流体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纳米流体在发动机冷却系统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纳米流体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研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将亚微米WC-4Co陶瓷硬质合金材料沉积在铸钢材料上,制备电火花沉积合金涂层,利用SEM和XRD等技术研究沉积层与基体间的界面行为,分析沉积层的表面润湿性、物相形成机理、微观组织结构、界面元素分布、界面结合机理和显微硬度变化等。结果表明:电火花沉积技术可以在金属基体表面制造出微纳米非晶高熔点强化层。铸钢表面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Si2W和Fe2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过渡层中出现一些柱状晶和等轴晶的组织结构,沉积层中细小的Fe2C和Si2W等硬质相颗粒弥散分布于Fe3W3C和Co3W3C沉积层上。沉积层的厚度大于20μm,沉积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803.2 HV,细小弥散分布的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AHD型带式输送机全自动液压张紧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现有的液压张紧装置的分析,介绍了AHD型带式输送机全自动液压张紧装置,并分析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PLC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电火花沉积工艺对不锈钢沉积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把YG8电极材料沉积在基体材料不锈钢(1Crl5Ni9Ti)上,采用X射线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白亮层的组织结构和元素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工艺对沉积层的相结构和元素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中水成都院)是一个建院时间长、水电设计力量雄厚、设计成果丰硕的国有大型水电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该院所设计的小型、中型、大型水电站分布在四川各条江河.仅1991年至2005年的15年间,由该院设计建成的水电站达36座,总装机容量693.8万千瓦,由中水成都院承担设计的在建大、中型水电站和完成可行性研究准备施工的大、中型水电站57项,总装机容量达3940万千瓦.  相似文献   
18.
鉴于无凸缘椭圆盒形件拉深过程中板料变形的复杂性,在制件模具参数与工艺设计基础上进行了拉深成形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椭圆度(轴比)对拉深变形端口的平齐度以及冲模速度对拉深成形的影响,对类似椭圆形件的工艺与模具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铸钢材料电火花表面沉积WC-4Co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在铸钢表面制备了WC-4Co沉积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等对沉积层的相结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W2C、Fe7W6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Fe7W6、W2C等硬质相弥散分布于沉积层中,部分区域硬质相达到了纳米颗粒尺寸;沉积层的平均硬度为1517HV0.3,约是基体硬度(502 HV0.3)的3倍;其耐磨性能比基体提高了2.4倍;沉积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细小的弥散分布的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以及耐磨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AgCuZnSn钎料作为绿色环保型硬钎料,一直是国内外钎焊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主要对近20年国内外有关AgCuZnSn钎料的研究报道进行评述,首先对AgCuZnSn钎料体系进行概述,其次从制备方法角度对现有AgCuZnSn钎料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然后详细综述了AgCuZnSn钎料合金化的研究进展,分析元素In、Ga、Ni、P、Mn、La及合金Ni-P、Ga-In、Ga-In-Ce的调控作用,最后提出AgCuZnSn钎料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新型AgCuZnSn钎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