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工业技术   20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仿生法制备生物陶瓷涂层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仿生制备生物陶瓷涂层的原理,工艺及在人体硬组织方面的应用,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
人造金刚石的抗氧化性是国际上评价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粉末铁基触媒中掺入不同含量的供硼剂为硼源,用静压法得到含硼量不同的人造金刚石.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差热分析仪对含硼金刚石的晶形、晶体结构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同样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普通金刚石进行对比,结果证明此种合成方法能够得到抗氧化性能优异的金刚石.  相似文献   
23.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成铁基片状触媒,以及在铁基触媒中添加碳化硼粉,通过高温高压方法制得常规金刚石单晶和含硼金刚石单晶.根据测定的DTA实验数据,利用Kissinger和Ozawa动力学模型分别计算了两种金刚石单晶剧烈氧化时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含硼金刚石单晶的表观活化能明显高于常规金刚石单晶,因而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而两种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相近,证明计算的表观活化能数值基本可信.  相似文献   
24.
空心微球型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空心微球型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空心结构而致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几年来空心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喷雾反应法、模板法、微乳液聚合法等,并简要介绍了空心微球型材料在药物输送系统、催化剂及建材等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5.
使用以FeB为硼源的含硼粉末冶金铁基触媒,在六面顶压机上高温高压合成含硼金刚石单晶。金相观察发现,金刚石金属包覆膜由粗大的板条状渗碳体和细密的莱氏体共晶组织构成。X射线衍射(XRD)发现,金属包覆膜的物相组成为(Fe,Ni)3C、(Fe,Ni)3(C,B)、石墨(Gr)以及γ-(Fe,Ni)(A)。使用透射电镜(TEM)在包覆膜中发现了颗粒状的Fe3(C,B),条状的γ-(Fe,Ni)和颗粒状的Fe23(C,B)6。电子探针分析(EPMA)结果表明,硼元素在包覆膜中存在浓度梯度,越接近含硼金刚石,硼元素的含量越高。分析认为,高温高压下硼是以铁-碳-硼化合物的形式通过金属包覆膜向金刚石晶体扩散的,Fe3(C,B)或(Fe,Ni)3(C,B)极有可能是含硼金刚石生长的直接碳源和硼源。  相似文献   
26.
降低渗硼层本质脆性对其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许斌  李木森 《机械工程学报》2002,38(11):131-134
以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理论)为指导,采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对比研究了称为渗硼层的Fe2B相和含铬Fe2B相的价电子结构以及它们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与Fe2B相相比,含铬Fe2B相的价电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弱键B—B键的成键能力得以提高、渗硼层的本质脆性得以改善;渗硼层本质脆性的下降提高了它的承载能力和耐磨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减摩作用。同时对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7.
采用粉末冶金铁基触媒在六面顶压机上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使用高性能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之后触媒的组织结构进行系统的表征.试验发现,触媒组织主要由粗大的板条状初生渗碳体和细密的共晶莱氏体构成;金刚石生长效果不好时,触媒组织中夹杂有团絮状石墨.分析认为,初生渗碳体极有可能就是金刚石生长的直接碳源,即高温高压下溶解于触媒熔体的石墨首先与触媒合金形成碳化物,在触媒的催化作用下,碳原子自渗碳体脱溶,沉积到金刚石表面,完成金刚石的生长.  相似文献   
28.
综述了羟基磷灰石(HA)与无机、有机及金属材料的三种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与进展;分析了目前各种复合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9.
模拟体液法合成晶须状类骨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增加模拟体液中钙盐和磷盐的浓度,在模拟体液中合成了晶须状类骨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粉体的物相组成和基本特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晶须的形貌、尺寸与生长方向,将粉体在500~900℃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研究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晶须状羟基磷灰石的平均长径比为25:1(长100nm,直径4nm),晶须沿c轴方向生长;热处理温度超过700℃,羟基磷灰石易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30.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检测手段,观察并研究了原位自生C/C复合材料SiC涂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特点,并根据SiC固态相变规律和元素互扩散原理,探讨了低压Ar气氛反应烧结制备SiC涂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低压保护气氛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反应烧结过程中液态Si在C/C复合材料表面的润湿性,促进C、Si原子互扩散。在此条件下,多晶Si粉与石墨碳反应形成β-SiC稳定相,且该涂层内部衬度均匀,具有鳞片状和细针状纳米晶须结构,从而改善了C/C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