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1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对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跑偏、打滑、撕裂、断带故障进行分析,重点对输送带着火事故进行分析。将故障症状(顶端事件)与故障原因(故障部件)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建立了故障症状原因对照表,可作为故障诊断辅助工具使用,高效解决带式输送机常见事故,保证其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82.
原有的防止雷击断线事故方法是转移工频电弧,使导线不受电弧直接灼烧。然而,如果工频电弧不熄灭,流过闪络点的短路电流依旧会对导线造成伤害,多次雷击的累积效果会减短导线使用寿命。为此,提出了一种通过快速熄灭工频电弧来保证导线正常使用寿命从而达到降低导线断线率的方法,基于此方法研制出爆炸灭弧防雷间隙装置。通过绝缘配合试验、触发响应时间测试和工频电弧灭弧试验,结果证明该装置既能定位雷电冲击放电路径,又能熄灭雷电击穿后空气保护间隙工频电弧,使空气保护间隙电弧存在时间非常短(仅为3 ms),对导线及绝缘子串的影响甚微,确保绝缘子和导线的正常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3.
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或绝缘子串工频闪络时,采用喷射气体灭弧防雷间隙装置能够有效保护绝缘子串免受工频电弧的灼烧,同时在冲击闪络击穿间隙后,能够迅速切断暂态电弧.其原理为:装置瞬间产生高速气流,在电弧处于“幼年”时就将电弧熄灭,这样深度抑制了电弧,即在暂态电流值为几安或者几十安时,气流就将电弧熄灭,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没有电弧产生(由于电流值小,能量不足以维持电弧产生).可见高速气体作用在电弧的时间点越早,灭弧效果越好.文中对该理论和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进行试验验证,采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画面,较好地反映了气流对电弧的深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4.
85.
井口关键部位的密封设计是井口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要保证,通常作为国外气密封井口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国内对气密封井口技术的研究和认识较少。为此,对比分析了Cameron、FMC和Aker等3家国外知名公司井口关键部位密封的结构、激活方式和技术特点等,阐述了国外气密封井口的密封技术现状,指出国外气密封井口关键部位均采用金属对金属的密封方式,密封结构为独特的专利结构,激活原理类似,密封技术各有特色,设计先进可靠,经现场验证无论在低压还是高压下均表现出优良的气密封性能。国外井口金属密封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可为国内井口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6.
新型优化弱化复合锚固结构抗爆宏观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新型优化弱化与非优化弱化复合锚固结构抗爆效应试验的目的、条件和方法,指出二者的唯一差异仅是弱化孔段长度不同,前者是优化的,后者是据经验确定的。试验特点是爆炸加载起始荷载低,级差小,试验真实地演绎洞室从变形→破坏→震塌堵塞的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前者的临界破坏抗力是后者的2.1倍以上,极限破坏条件下,拱顶下凸大变形尺度和面层脱落面积,前者仅为后者的25%和33%。弱化孔群的作用机制就是在围岩介质中形成一个弱化区,使原有的二介质系统(支护结构和围岩)成为三介质系统(支护结构、弱化区和围岩),并在爆炸过程中由弱化区大量吸收爆炸能,同时使支护结构的危机得以转移。  相似文献   
87.
针对采煤机行走轮频繁发生破坏的情况,建立了采煤机整机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对作用在采煤机截割滚筒上的冲击载荷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利用ADAMS仿真分析软件对在整机受载和空载情况下作用在行走轮上的载荷进行分析,对行走轮破坏的原因进行汇总,为后续行走轮机构优化,以期为提高行走轮机构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以山东田庄煤矿1301工作面为例,采用滑移线场理论和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得出的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分别为16.26,17.13 m,并根据垂直应力分布云图解释了煤层底板发生破坏的原因。现场实测表明,1301工作面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为16.5 m,与上述数据较接近,为该矿深部薄煤层开采方案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介绍一种稳定的、标定简单、基本不需附加其它元件、可工作在较宽电源电压范围内并可制成多种结构的单片传感器.  相似文献   
90.
Mossbauerstudyofmartensitictransformationandcollective magnetic excitationsinFe_9Ni.1fine particlesH.M.Widatallah,HuangRun-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