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5篇
工业技术   8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21.
随着全球废塑料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化石能源的不断减少,碳资源循环利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催化裂解是当前废塑料回收利用的一种很有前景的处理方案,可解决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废塑料催化裂解制备轻质燃料油及高附加值产品进行综述,探讨废塑料组成、反应温度、反应器类型及催化剂类型对低碳烯烃、轻质燃料油和芳烃收率的影响,并简述废塑料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轻质燃料油和芳烃的应用前景;此外,基于现阶段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方向和思路,该研究可为废塑料的高效转化及高值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22.
[目的]测试并评价环丙氟虫胺对小菜蛾的室内活性及田间防效,为登记和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溴虫氟苯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为对照,采用浸叶法测试环丙氟虫胺对敏感、上海、广东3个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活性;以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为对照,在上海和广东开展了3年2地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环丙氟虫胺对敏感、上海和广州3个不同种群小菜蛾LC50值为0.0488~0.0516 mg/L;上海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RR值)分别为10.31、12.61,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广东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的RR值分别为699.52、2671.90,表现为极高水平抗性。田间小区试验表明:以15~30 g a.i./hm2在卵孵至低龄幼虫发生期施用,20%环丙氟虫胺SC对小菜蛾药后3、7、10 d的平均防效为87.75%~92.23%、91.55%~94.98%、90.03%~94.42%,与对照药剂溴虫氟苯双酰胺相当(15 g a.i./hm2防效90.08%~92.15%),显著优于乙基多杀...  相似文献   
823.
基于微界面强化技术,以混合柴油为原料,在催化剂装填量为2 L的上行式固定床装置上开展了柴油加氢精制中试研究。考察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V(氢)/V(油)和空速等工艺参数及不同类型催化剂对微界面强化柴油加氢精制脱硫脱氮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艺条件考察范围内微界面强化加氢脱硫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上行式反应器,随着生成油中w(硫)的降低,2者差异程度缩小。以w(硫)为1.58%的混合柴油为原料,采用HRC-1催化剂,与常规上行床柴油加氢相比,脱硫率为99.75%时,微界面强化加氢的反应压力可降低3 MPa以上;在反应压力高于5.0 MPa时,微界面强化加氢脱氮率大于98.2%。以w(硫)为1.02%的混合柴油为原料,采用HRC-2和HRC-3级配催化剂,在空速为0.8 h-1、反应压力5.7 MPa、反应温度365℃的条件下,V(氢)/V(油)≥500时,微界面强化加氢生成油中w(硫)等主要指标均可满足国Ⅵ柴油标准要求。该工艺可为中低压下微界面强化混合柴油加氢工业放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4.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和使用国家之一,根据中国塑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塑料产量达到8 13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0%以上。然而,塑料制品的过度使用也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导致塑料垃圾的大量积累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量。201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825.
根据所含碳原子数不同,将醇类物质分为高碳醇及低碳醇。详细综述了高碳醇和低碳醇-水体系中醇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从能耗、原料组成、产物纯度及收率等技术经济性方面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劣;分析结果表明,液-液萃取是高碳醇回收的主流技术;由于兼顾了不同技术的优势并规避了各自的缺陷,组合技术将成为实现醇-水体系中低碳醇回收技术绿色化及高效节能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化学链分离(CLS)法对于多元醇的回收具有更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