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研究纤维和粉煤灰对长期浸泡作用下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VA纤维/水泥复合材料)抗硫酸钠侵蚀的影响,对多次试验周期后的试件表观形貌变化、质量变化、体积变化、抗压强度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及良好的分散,在水泥基体中形成了良好的网络分布结构,使PVA纤维/水泥复合材料在硫酸钠溶液中的侵蚀速度减缓,但纤维掺量有一个最佳值;粉煤灰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密实了PVA纤维/水泥复合材料,使其抗硫酸钠侵蚀性能得到改善,质量分数在50%之内时随着掺量的增加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2.
以全自动切割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图像自动对焦模块,通过在时域和频域对图像的分析和解释,不仅阐述了图像的视觉特性,而且证明了视觉梯度误差的存在性。通过分析与研究目前正在探索和发展的4种图像清晰度算法的特点,运用Visual C++6.0的代码,计算出了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并给出算法优劣的比较。最后经过测量分析全自动切割机的实际数据,得出了较为合适的清晰度算法。  相似文献   
63.
李岩  张艳飞  张菊 《辽宁化工》2007,36(8):543-545,549
根据特定工况下增强聚丙烯(FRPP)管和管件具有的优势,结合煤气化装置工程设计实践,介绍增强聚丙烯(FRPP)管和管件的特点及在管道布置和安装过程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综述了水相中的各种有机合成反应技术、生物催化反应技术、催化剂的回收和产品分离技术以及水相反应中电化学和太阳能化学技术,并对水作反应介质的绿色化学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了钢筋约束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olyvinyl alcohol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PVA-FRCCs)的单轴受压力学性能。通过抗压试验获得棱柱体试件的应力-应变全曲线,计算获得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等参数,并系统地分析了纤维体积掺量、掺合料(粉煤灰和硅灰)对上述参数的影响。此外,通过对试验数据和已存模型的比较,获得了一个能够描述其应力-应变全曲线的非线性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66.
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所以能提供最生动的教学环境,必然会对体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整合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建设体育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第二体育课堂,拓展体育教学途径,把体育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67.
针对竹林环境监测中地形复杂、供电及通信不便和成本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太阳能供电的竹林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可对空气和土壤多参数进行长时间、高精度采集,并具有SD卡存储和GPRS传输功能。系统性价比高,使用简单,易于二次开发,有利于竹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8.
利用变温陈化法合成球型SAPO-34分子筛,对其进行了XRD和SEM表征,并考察了其在甲醇制烯烃(MTO)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筛颗粒的平均大小为10μm,是由数个平均晶粒大小约为600nm的SAPO-34晶体聚集而成;在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装量0.5g、反应温度450~500℃、水醇质量比1、甲醇空速0.1mL/(g/min)下,该催化剂的甲醇的转化率可达95%,且乙烯+丙烯的选择性可达76%。  相似文献   
69.
70.
闫长旺  杨勇  贾金青  张菊  刘曙光 《工程力学》2015,32(12):154-160
为了研究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恢复力特性,设计制作了12个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记录了试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基于受力过程中试件表现出的典型特征,提出了三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和恢复力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件从受力至破坏的过程可归纳为开裂、通裂、失效3个阶段;在通裂和失效阶段,试件加载、卸载刚度退化明显,出现明显的卸载残余变形;所建议的三折线骨架曲线模型与骨架曲线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直接反映出了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由建议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计算得到的滞回曲线与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吻合程度较高,很好地描述出了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滞回性能。所建议的恢复力模型可供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