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对8万t/aVCM装置中二氯乙烷裂解系统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进行简单介绍,同时对开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2.
综述了乙炔氢氯化无汞金属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对助剂和配体的筛选以及载体的调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乙炔氢氯化催化剂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3.
张国杰 《建筑安全》2006,21(4):25-26
国有建筑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征。按照这一特征,只有对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才能使建筑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才能使国有建筑企业同市场经济很好结合,使国有建筑企业开创新的生机,充满新的活力。针对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和共同特点,在改革过程中应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4.
复配表面活性剂对煤焦油-重油调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焦油和重油为原料,进行了乳化燃料油的研究.详细考察了不同乳化剂、乳化剂添加量、水分添加量对乳化油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A+B所制备的乳化油产品具有较低的黏度,在50℃时,复配乳化剂A+B制备的乳化油黏度值比添加单种乳化剂A和B制备乳化油的黏度分别低41.7%、25%;在90~CB~分别低9.3%、4.7%;A+B复合乳化剂的添加量与试样黏度值存在极值关系,乳化剂的最佳添加量为3‰,在90℃时黏度为430 mPa·s;乳化油中最佳水分添加质量分数为10%,当水分添加质量分数为8%、10%、12%时,乳化油的黏度分别为485、430、495 mPa·s.  相似文献   
165.
轻质隔热陶瓷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种建筑的总面积已经达到400亿m2以上,并且每年新竣工房屋面积为16~20亿m2,其中绝大多数建筑的外墙没有进行隔热保温处理。隔热保温陶瓷外墙砖具有导热系数低、强度高、防火、抗雨水渗透、美观和经久耐用等优点,能够极大地降低建筑能耗,对于我们实现节能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添加剂对吸水率、抗压强度、气孔率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了烧成温度对气孔率、抗压强度的影响,研制出了导热系数在0-30W,M·K以下,抗压强度在10MPa以上的轻质隔热陶瓷砖。  相似文献   
166.
通过关联配合煤中硫、灰分、挥发分的质量分数等主要的煤质指标,利用基于Adma算法为优化器的GRU神经网络模型,不断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后,通过sigmoid激活函数判断模型准确率的多标签多分类方法,建立了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三层GRU网络的隐层神经元数量为(64,64,64);学习率为0.01;样本批次大小为64;样本训练次数为50;丢弃率为0.3时,得到了模型的最优参数,此时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97%。采用GRU神经网络多标签多分类焦炭预测模型不仅具有高精度、低损失函数等特点,而且针对小样本配煤数据预测焦炭质量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对实际的配煤炼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7.
钢铁工业烧结过程产生的NOx和CO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威胁,针对这两种有害气体的同时去除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制备一种yCu/TixSn1-xO2催化剂,采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技术(NH3-SCR)协同治理CO,该催化剂对NOx还原和CO氧化都具有较高活性;并通过XRD、XPS、Raman、NH3-TPD、O2-TPD、In-situ DRIFTs等表征方法深入探究NH3-SCR协同氧化CO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点先与NH3结合形成活性物质,而后与硝酸盐反应,符合Eley-Rideal(E-R)机理;对于CO氧化反应,Cu能提供CO的吸附位点,并与催化剂表面的晶格氧反应生成CO2,其中间产物为碳酸氢盐和碳酸盐,符合MvK机理的反应特征。该催化剂的研发对于烧结烟气超低排放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