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65Si2MnWA钢下贝氏体碳原子调幅分解及有序化的TEM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i元素阻碍碳化物析出的作用,对65SiMnWA钢进行适当热处理,获得无碳化物析出的下贝氏体组织,通过透射电镜分析了贝氏体基体衍射花样特征,进而考察其碳含量,结果表明,该钢下贝氏体转变初期存在碳原子调幅分解及有序化过程,其碳原子行为与马氏体回火早期阶段碳原子行为相似,说明该钢下贝氏体基体含碳量是过饱和的。  相似文献   
42.
利用TIG电弧作为热源开展AZ31B镁合金与超高强度钢PRO500熔钎连接实验,研究界面反应特性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AZ31B镁合金/PRO500钢能够利用TIG电弧熔钎焊实现有效连接;接头界面中各基体元素的氧化具有强烈的热力学自发性并在接头界面中形成氧化物聚集且包含AlFe3相的过渡区,其硬度介于两种基材之间;界面中靠近钎接位置的钢基体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会出现回火软化现象;大的焊接热输入会导致界面过渡区中脆性化合物相增多,结合强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3.
热加工图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图能优化材料的加工工艺,在由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构成的二维平面上,将功率耗散图和失稳图以等高线的形式叠加在一起便构成了加工图.回顾了全属材料热加工图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加工图的原理及几种耗散和失稳判断准则,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4.
对Fe-C合金贝氏体在奥氏体贫碳区形成机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贝氏体相变驱动力随奥氏体贫碳区含碳量的降低而增加;在Bs温度,贝氏体临界相变驱动力(绝对值)为470─1200J/mol,随合金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贝氏体铁素体初始含碳量为部分过饱和碳,其过饱和程度随相变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且相变驱动力亦相应升高.在整个贝氏体转变温区,初期贝氏体在奥氏体贫碳区马氏体式切变形成具有热力学可能性.  相似文献   
45.
变形过程中纳米金属镍的微结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对冷轧变形所致纳米结构金属镍的微结构组织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轧制变形后,纳米晶的平均晶粒尺寸为50~70 mm,有少量位错结构,但没有发现位错堆积缠结;在晶界处及附近有台阶界面结构,以及与台阶形状相对应的应力场衬度.在变形后期,可以靠晶界发射不全位错从而促使层错生成,并依赖层错尺寸长大(即层错界面位错)的运动进行.而当层错尺寸长大时,其前沿局部变形应力逐渐变大,直至该应力大到一定值时,位错停止运动,层错尺寸也不再长大,并留下了台阶结构.  相似文献   
46.
以Zr-1.0Sn-0.3Nb-0.3Fe-0.1Cr与Zr-0.8Sn-0.3Nb-0.3Fe-0.1Cr2种不同Sn含量锆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2种锆合金的相变温度,探讨Sn含量变化对锆合金相变点的影响。同时,采用SEM对热轧态、热轧退火态、冷轧态、冷轧退火态、终轧态、终轧退火态6种加工工序样品分别进行详细的微观组织观察,随后通过定量金相法对2种锆合金在不同加工工序下的第二相大小及分布等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2种锆合金定量的统计结果。降低Sn含量对α→β相变点有明显影响,而沉淀析出相的颗粒形状基本不变,但是第二相颗粒平均尺寸减小。扫描电镜的能谱(EDS)分析半定量地说明Sn在锆合金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成分偏析。  相似文献   
47.
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Mg17Al12相的大小和面积密度,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Mg17Al12相在AZ61镁合金半连续铸锭的边部与心部形貌及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枝晶形态可以控制Mg17Al12相的大小和分布,枝晶越发达Mg17Al12相形态越细小分布越弥散。铸锭心部的Mg17Al12比边部的细小弥散并且主要分布于枝晶间而边部的Mg17Al12相主要群聚分布在晶界处,这与普通的永久模铸的结果相反。随着冷却速率增加,Mg17Al12相在共晶中所占比例增加,铸锭边部Mg17Al12相的面积密度比心部的高。另外固相反扩散对心部的Mg17Al12相的面积密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8.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9CrSi钢下贝氏体/奥氏体界面位错。结果表明,其界面位错柏氏矢量b  相似文献   
49.
利用TEM研究Al_2O_3短纤维增强Al-5.5Zn基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结构及形态,结果表明,该材料中存在三种形态的界面:纯净界面、含扩散过渡层界面、含少量第二相界面,过渡层厚度为25~250nm,第二相为初生Si。界面形态复杂的原因在于预制件中纤维取向及分布不均导致凝固过程中熔液各部分按不同条件凝固。  相似文献   
50.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O3(15%)/Al-12Si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镜动态拉伸技术对复合材料的裂纹形成及微观断裂过程进行了原位观察,发现该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是破坏路径之一,并发现了纤维中裂纹形成及扩展至完全破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