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工业技术   46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1.
针对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中,一般不考虑筏板分担荷载作用的设计方法,从桩筏基础支承体系的受力和变形问题入手,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以及工程实例分析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对桩筏基础中筏板的分担荷载作用分析,由筏板分担作用的时效性引出随着上部结构的建造而逐渐变化的筏底土反力分布规律;通过对筏板分担荷载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桩筏基础中筏板分担作用涉及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复杂共同作用全过程.筏板的分担作用不可忽视,在建筑物建造的全过程发生变化.并提出合理的结构设计计算应定量考虑桩筏共同作用的计算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72.
基于表面能理论和黏附剥落模型,采用Wilhelmy吊片法和躺滴法分别测试沥青与集料的表面能参数,计算沥青与集料的黏附功、剥落功及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指标ER,对在不同条件下、掺加不同抗剥落剂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黏附剥落模型的评价指标ER与反映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宏观指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ER值越大,沥青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越好;抗剥落剂能够有效提高沥青的表面能,提升沥青自身的黏聚功以及沥青与集料的黏附功,降低水对沥青与集料的剥落功,从而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经历热老化、浸水、冰冻和冻融条件后,抗剥落剂仍能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起到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73.
郭辰光  孙瑜  吕宁  李强  岳海涛 《表面技术》2022,51(3):304-314
目的 开展液压支架缸体内壁面再制造粉流场规律分析,以提高液压支架缸体内壁面的修复效率,降低其修复成本.方法 采用激光沉积技术修复液压支架缸体内壁面时,侧向送粉粉流集聚性是影响液压支架缸体内壁面修复效率的重要因素.建立修复液压支架缸体内壁面的长悬伸激光沉积模型,基于DEM-CFD双向气固两相流耦合模型,在送粉喷嘴位姿不变...  相似文献   
74.
中国的“乡土重建”经历了漫长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介入”作为一条关键线索与主流的技术理性之间博弈与平衡,构成了中国乡建的理论范式与思维转向。文章首先对中国乡建的现代性进行了归纳,并对中国乡建的多元背景进行了梳理,其中发现“艺术人类学”作为一种新的思考维度,拓展了“乡土重建”的概念与范畴;接着对基于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艺术设计”介入乡建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在地性问题进行了梳理;最后对艺术人类学视野下中国乡建的有机性与可能性进行了展望。这既非规制的一种先锋观念或精英派系的话语阵地,亦非建构特定的意识形态或独立的艺术活动,艺术人类学为中国乡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5.
孙瑜 《兵工自动化》2006,25(2):38-39
采用交变磁场测量的圆柱体表面缺陷的ANSYS仿真,以各向同性铝圆柱体为试件,采用柱坐标系及矩形激励线圈,电流流向为圆柱体轴向.将圆柱体体划分后再对各分体局部网格划分.划分较密的缺陷部分向周围划分较疏部分过渡时,采用四面体自由划分衔接.对带有表面周向缺陷的圆柱体网格划分后,产生的单元类型为四面体与六面体的混合.其仿真采用波前求解器.仿真路径为激励线圈沿缺陷长度方向、经过缺陷中心点进行周向移动.  相似文献   
76.
封勇  杨小亮  孙瑜 《机电元件》2010,30(3):26-27,31
本文介绍了继电器用厚度小于等于0.8mm的电工纯铁零件在磁性热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详细论述了磁性热处理方法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77.
采用新型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MA-SPS)技术制备纳米结构Cu/C自润滑复合材料。利用XRD、DSC、TEM分析机械合金化粉末和SPS烧结样品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球磨24h后,Cu-C不互溶体系形成了纳米晶铜、非晶碳和纳米结构过饱和固溶体等亚稳相。SPS烧结后,Cu/C复合材料仍保持纳米结构。MA-SPS的双重活化机制,使粉末的烧结活性大大提高,在600℃烧结3min即可获得致密的纳米结构Cu/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8.
均匀化处理对6063铝合金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均匀化温度和时间对6063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由过饱和α-Al固溶体和非平衡共晶相组成;铸态合金进行均匀化处理,随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非平衡共晶组织逐渐消失,合金枝晶偏析逐渐消除;在495℃保温6h,过饱和基体析出Mg2Si相,温度升高到555℃,Mg2Si相完全回溶,针状β-Al9Fe2Si2完全转变为颗粒状α-Al12Fe3Si,同时基体中析出亚微米级AlFeSi和AlFeCrSi相。555℃保温6h退火处理是6063合金铸锭较适宜的均匀化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79.
岳红印  孙瑜  侯贵华 《热加工工艺》2012,41(14):196-198,202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Sr变质Al-10%Si-3%Cu-0.3%Mg合金组织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检测及断口形貌分析,对Al-10%Si-3%Cu-0.3%Mg合金硬度和抗拉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00℃(或500℃×4 h+515℃)下固溶处理,随时间的延长,富铜相的溶解量增多,同时在535℃下出现了富铜相的熔化。同时还发现与一步固溶工艺相比,两步固溶处理工艺下富铜相能够充分溶解,性能更好。经500℃保温4h+515℃保温8h处理性能最佳;对该试样再进行175℃×4h时效处理后,试样抗拉强度和塑性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0.
从操作可行性角度,在现有沥青表面能试验方法中筛选出Wilhelmy吊片法和躺滴法进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以上2种试验方法的原理、过程、条件以及数据,并基于试验结果评价了Wilhelmy吊片法的试验条件对表面能参数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Wilhelmy吊片法和躺滴法进行沥青表面能测试均可行有效,其中Wilhelmy吊片法在试验样品准备、试验温度控制、试验时对液滴量的控制以及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上更优;沥青的表面能主要由范德华力提供,表面能参数中酸碱力作用较小;表面能测试过程和试验条件会显著影响表面能参数的测试结果,建议Wilhelmy吊片法的试件保温处理条件为120℃且保温2h,测试时间控制在20~60s,室温养生时间不超过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