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1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以及Thermo-Calc软件等研究了回火温度对Nb/Ti微合金化超低碳中锰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先后获得了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ε-马氏体和α-马氏体等组织.经550℃回火后,试验钢中没有逆转变奥氏体形成,尽管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超过800 MPa,但冲击吸收能量仅为13.7 J;经580℃回火后,逆转变奥氏体含量为4.2%,冲击吸收能量骤增至227J,且强度无明显下降;随着回火温度升高至620℃,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为12.3%,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最高值为333.7 J,屈服强度下降至748 MPa,抗拉强度达到最低值为793.5 MPa;当回火温度升高至650℃或者更高时,逆转变奥氏体受其尺寸和成分因素的影响,稳定性明显下降,冲击吸收能量开始下降,而且屈服强度已低于520 MPa.ε-马氏体发生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转变为α-马氏体吸收一定的能量,但是由于硬度较高,成为裂纹源及其快速传播的通道.  相似文献   
82.
1IntroductionItiswellknownthatthepropertiesofmaterialsarecloselyrelatedtotheirmicrostructure,andthemicrostructureisprimarilydependentontheprocessingprocedureandparameters.Formetalmaterials,thermomechanicalprocessing(TMP)e.g.rolling,forgingandextrudingiso…  相似文献   
83.
真丝双绉防缩免烫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新军  刘岩 《纺织学报》1989,10(2):27-30
本文阐述了影响真丝双绉防缩免烫的几个重要因素;介绍了织物伸长率与缩水的关系和红外ATR快速检测交联情况的质量监测方法;提出了二浴法工艺可使织物在防缩免烫、手感风格、绉效应等方面得到良好平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84.
 采用金相法测量了不同铌含量的弹簧钢60Si2Mn的脱碳层深度,系统研究了铌及其含量对60Si2Mn弹簧钢表面脱碳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铌元素可以有效降低60Si2Mn的脱碳敏感性,但脱碳层深度并未随铌含量的微量增加而降低。利用Thermo-Calc DICTRA软件对不同温度下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进行了计算,考虑了铌及其他合金元素对碳的扩散影响。通过菲克第二定律获得了试验钢中脱碳层深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实测值相吻合。为研究其他微合金元素对脱碳层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5.
回火温度对Mn-Ni钢亚稳奥氏体形貌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陆  孙新军  李昭东  雍岐龙 《钢铁》2014,49(12):59-64
 利用了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回火温度对一种Mn-Ni钢亚稳奥氏体形貌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室温亚稳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升高。当回火温度为600和625 ℃时,亚稳奥氏体主要以片层状在回火马氏体板条间析出,且排列方向与周围的马氏体板条平行,这种片层状亚稳奥氏体分布较为均匀,尺寸较小,约为60~100 nm,且稳定性较高;当回火温度为650 ℃时,试验钢中出现尺寸较大的块状奥氏体在回火马氏体界面的交叉处不均匀析出。分析表明,块状奥氏体有利于提高钢的塑性,不利于改善钢的低温韧性;而片层状奥氏体能大幅度的改善钢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86.
基于传统流程的铌微合金化技术,结合EAFCSP流程的工艺特点,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化学相分析及热模拟实验研究等方法,分析了EAFCSP流程铌微合金钢混晶组织的形成原因。根据以上研究,调整了EAFCSP流程各生产工艺控制,成功解决铌微合金钢的混晶问题。  相似文献   
87.
88.
稀土复合变质剂在低合金高强度硅锰铸钢中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复合变质处理能大幅度提高低合金高强度硅锰铸钢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性将成倍增加。通过对铸态组织观察以及对夹杂物、马氏体、奥氏体晶粒度以及残余奥氏体等的定量测定,作者认为变质处理提高硅锰铸钢性能不仅是由于其控制夹杂物形态和细化组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明显抑制孪晶马氏体的形成,从而促进位错马氏体的形成,并且它给马氏体回火过程也带来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用Thermeeo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0.05C-0.13Nb钢单道次1 000℃、2 s-1形40%和双道次1 000℃、2 s-1变形40% 980℃ 5 s-1变形40%后冷却速度、变形量、原始奥氏体晶粒度和应变速率对组织和显微硬度(HV)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增加,钢中粒状贝氏体逐渐增多,冷却速度达5℃/s时,贝氏体含量达93%,HV值显著增加;当冷却速度超过5℃/s时,贝氏体岛状组织形貌改变,HV值增加较小;随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和变形量增大,HV值减小,应变速率对HV值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0.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机探究X80级管线钢控轧控冷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利用拉伸试验机、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试验钢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钢的板厚规格减小,准多边形铁素体晶粒尺寸减小,强度升高。450 ℃模拟卷取过程中准多边形铁素体形核可进一步发生长大。富碳贝氏体组织主要是在450 ℃模拟卷取过程中由碳化物析出和相变所得的板条贝氏体组织组成,钢中形成的富碳贝氏体组织构成了带状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