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工业技术   13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金属疲劳裂纹萌生的微细观过程理论认为,最关键的初始阶段是细观先屈服区的形成,这样才能使裂纹萌生的概率条件、晶体学条件和力学条件得到满足。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了疲劳加载的初始阶段,或在表面或在次表面上存在一个包含若干个晶粒厚度的循环塑性变形层,亦即细观先屈服区。  相似文献   
52.
稀土铈对热浸镀铝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稀土铈对热浸镀铝层组织结构、耐蚀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铈质量分数低于0.3%时,热浸镀铝层的耐蚀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都得到提高,超过此含量镀层的性能下降。稀土铈使得过渡层由锯齿形结构转变为平滑结构,使镀层中FeAl3析出相在表层中呈网状分布,随其含量增加过渡层厚度减小。稀土含量超过0.3%时,稀土化合物在表层中呈条块状第二相析出并偏聚,并且随著稀土铈含量增加,表面层中稀土化合物呈块状,且偏聚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53.
对16Mn钢CharpyV型缺口(CVN)试样进行了系列温度的示波冲击试验。揭示出断裂载荷随温度的变化呈现反“S”形特性,且在断裂载荷谷值点对应的温度TVC处发生断裂的韧脆转变行为。研究表明温度TVC受控于材料的解理特征应力SCO。  相似文献   
54.
堆焊金属残余应力场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60CrMnMo钢为基体材料,用AST型X射线应力分析仪对堆焊残余应力场进行了测定。发现在堆焊金属中心部位和熔合区附近的热影响区出现了两个残余拉应力峰值。用ANSYS计算软件,模拟了堆焊过程中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的分布,在模拟中考虑了马氏体相变、杨氏模量与其它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将计算值与残余应力场的测量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本文建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是有效的。采用这一模型,模拟了不同试样尺寸对堆焊金属残余应力场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大,残余应力峰值增大,且峰值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5.
<正> 一、前 言 扭力轴由于结构简单、使用可靠,至今仍广泛作为履带越野车辆悬挂装置的缓冲弹性元件。但随着大马力发动机的发展,坦克速度愈来愈高,这就对扭力轴的缓冲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缓冲能力可用比位能来表示。比位能越大,缓冲能力越好。比位能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相似文献   
56.
刘庆  黄晓旭  姚枚  杨金凤 《金属学报》1991,27(6):126-132
研究了拉伸条件对温轧态Al-Li-Cu-Mg-Zr合金超塑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在变形初期发生了界面取向差逐渐增大,从亚晶组织向再结晶组织变化的形变促使连续再结晶过程;应变速率越高,再结晶速度越快,再结晶晶粒越细;经高应变速率的第一阶段拉伸变形后,形成的细晶组织具有高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同时在低应变速率的第二阶段拉伸变形中发生晶粒长大而具有高的应变硬化效果,两者的综合作用是两段速率拉伸获得高延伸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7.
刘庆  刘振纲  姚枚 《金属学报》1993,29(9):25-30
研究了温轧态Al-Li-Cu-Mg-Zr合金经不同拉伸条件超塑变形后残余强度及其与空洞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应变量范围内,以高的应变速率变形的试样比以低的应变速率变形的试样空洞少,残余强度高;在变形到较大的应变量时,先快后慢的两段速率拉伸变形与一段速率拉伸相比,试样中空洞少,残余强度高结合该合金变形初期发生的形变促使连续再结晶过程,讨论了拉伸条件与空洞行为及残余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本文根据轧后控制冷却过程中,16MnR钢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着重讨论了魏氏组织中,针形铁素体分布状态对低碳钢低温韧性的影响。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与块状铁素体组织相比,魏氏组织中针形铁素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针形铁素体的分布状态.交叉分布针形铁素体组织具有较优越的抗冷脆性能;而平行排列针形铁索体则会使钢的低温韧性恶化。  相似文献   
59.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Fe—Ni—Cr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1000℃固溶处理及时效条件下,Fe—Ni—Cr合金的强韧性较好,σb、σ0。2高达1277MPa及985MPa,δ、Ψ值分别达到25%、43%;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强度及韧度指标明显下降;固溶温度超过1100℃后,合金中TiC相逐渐溶解,奥氏体晶粒明显粗化;固溶温度较高时,沿晶界析出的薄片状M3B2,间隙相,导致Fe—Ni—Cr合金强韧性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60.
冲击加载时CVN试样缺口前沿应变速率分布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Charpy V型缺口(CVN)试样在冲击加载条件下缺口前沿各点的应变速率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缺口前沿各点的应变速事分布足很不均匀的,并随加载时间而改变。由于应变速率对材料力学性能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分析动态解理断裂问题时,应采用“有效屈服区”中的材料应变速率值及相应的屈服极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