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工业技术   13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铁素体形态和分布对低碳钢低温断裂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轧后控制冷却过程中,16MnR钢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着重讨论了魏氏组织中,针形铁素体分布状态对低碳钢低温韧性的影响。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与块状铁素体组织相比,魏氏组织中针形铁素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针形铁素体的分布状态.交叉分布针形铁素体组织具有较优越的抗冷脆性能;而平行排列针形铁索体则会使钢的低温韧性恶化。  相似文献   
22.
类维生  姚枚 《机械强度》1996,18(1):37-40
研究了三组具有不同几何尺寸的16Mn钢裂缝弯曲试样的断裂行为,并对 样的应力场了有限元分析。表明采用所设计的三试样测定的材料的冷脆特征温度TC都是有效的,并推荐选用10mm×10mm×55mm、裂纹深度为4mm的试样测定TC。  相似文献   
23.
渗碳及渗碳喷丸齿轮轮齿弯曲疲劳极限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跳出学科分工的局限性,对以齿轮为例的表面强化零件的表象疲劳极限进行综合分析。采用20CrMnTi钢制备三点弯曲小试样及齿轮试样。试样都经过同样的渗碳(并淬火及低温回火)处理,其中一半试样再经过表面喷丸强化。为了对比,还有一组小试样经过伪渗碳处理。测定了小试样表面层的残余压应力场。利用升降法确定了5×106周、应力比0.05条件下小试样和齿轮试样轮齿的弯曲疲劳极限载荷,并对各组试验中疲劳寿命最长的断口进行分析。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计算齿轮根部的应力场。利用“疲劳源形成和疲劳极限的微细观过程理论”及“表面和内部疲劳极限”的概念对试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根据小试样疲劳极限确定复杂零件(如齿轮)疲劳极限载荷的方法,以及表面强化工艺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60CrMnMosteelisusedformakinghotrols.Thehotrolsexperiencealternatingmechanical,thermalandfrictionalloadduringroling.Itsbodyis...  相似文献   
25.
采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冷轧Inconel718合金在不同加热条件下的δ相含量,了冷轧变形对δ相析出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δ相析出的质量民时间的关系符合Avrami方程,在加热温度为960℃时,冷轧变形量对时间指数和δ相析出速率的影响不大;低于910℃,随冷轧变形量的增加和加热温度的提高,n值减小而α值增加,δ相的析出速率与加热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随冷轧变形量增加,δ相析出激活能降低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Q235钢热浸铝初期镀层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浸铝的初始阶段铝表层与基体之间产生连续的FeAl3薄层。随时间延长,斜方Fe2Al5相的快速生长,抑制了FeAl3相生长,并使FeAl3相的连续性被破坏,Fe2Al5相呈不均匀的齿状垂直于基体表面生长。采用AlKα元素的面分布分析及透射电镜分析了镀层初期形成过程,并提出了镀层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7.
以304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了304不锈钢试样经淬火和空冷后的残余应力场。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了上述试样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并将模拟的残余应力场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淬火和空冷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8.
表面强化件的疲劳强度分析及金属的内部疲劳极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对喷丸,渗氮及碳氮共渗试样疲劳行为的研究,提出了金属内部疲劳极限的概念,指出内部疲劳极限约为表面疲劳极限(一般意义上的疲劳极限)的1.35倍,并利用这个概念分析了表面强化件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29.
热浸铝镀层的微观结构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在一定温度下,研究了Q235钢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热浸铝时镀层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浸铝初期,在铝铁界面产生连续的FeAl3薄层;随时间延长,由于斜方晶格Fe2Al5相的快速生长,抑制了FeAl3相的进一步形成,使FeAl3相由初期的连续层向非连续相层转变,而Fe2Al5相呈不均匀齿状垂直于基体表面生长。通过SEM及TEM分析了镀层形成机理并提出了镀层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30.
稀土对电沉积Ni-P合金镀层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在镀液中添加稀土元素后Ni P合金镀层显微组织的变化。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 ,在镀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稀土元素 ,明显地促进了Ni P合金微晶组织向非晶态组织转变 ,从而提高Ni 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 ,稀土元素能够促进电沉积过程的阴极极化。由于稀土离子的特性吸附抑制了合金原子在电极界面的正常形核 ,因而促进了非晶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