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8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铸态AZ61镁合金热压缩变形组织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Gleeble-1500对铸态AZ61镁合金在变形温度200~500℃,应变速率0.001~1s-1的条件下进行压缩变形;利用显微结构分析和硬度测试等研究不同变形条件下AZ61镁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引用Z值(Zener-Hollomon系数)研究温度和应变速率对AZ61镁合金组织的影响,建立再结晶晶粒尺寸与Z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铸态AZ61镁合金在热变形时表现出动态再结晶特征,随温度上升,再结晶容易发生且峰值应力降低,再结晶晶粒尺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应变速率上升,峰值应力增大且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量增大,再结晶晶粒尺寸减小;硬度大小的变化也与动态再结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相变储能微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复相凝聚法制备了价格低、性能高的相变储能微囊;微囊的壁材为明胶、阿拉伯胶复凝聚产物,芯材为十二醇。对不同干燥方式得到的微囊的储热性能和形貌进行比较,烘箱干燥和喷雾干燥所得微囊的储热密度分别为122.18J/g、100.15J/g,微囊的芯材包覆效率分别为56.7%(wt)、46.5%(wt);其中喷雾干燥得到的微囊成球性较好,得到近球形微囊,适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3.
对一种新型相变微乳液的物理性质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变流体(PCS)是一种新颖的储传热介质,其表观比热和传热能力比水大,在换热强化和能量输运领域有广泛应用,但传统的相变流体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缺陷。使用工业级相变石蜡制备了一种新型相变储能微乳液,并测定了该材料的相变微粒的粒径、粘度、相变潜热及稳定性等性质。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相变微乳液拥有较高的储能能力和稳定性,在热交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制备了二氧化硅凝胶包覆十二醇的微囊.囊壁材料是正硅酸乙酯水解、聚合生成的二氧化硅凝胶;囊芯材料是作为相变储能材料的十二醇,其相变点为24℃.微囊的储能密度为116.5J/g,包覆量为53.74%(wt),平均颗粒大小为8.26μm,适用于相变调温纤维.并对十二醇微囊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利用光学金相、电镜(STEM和SEM)及能谱(EDAX)和波谱(WOX)等技术对V-Ti-N钢在铸态、热加工态以及正火状态等各种条件下含钛碳氮化物沉淀颗粒的特征和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连铸坯和钢淀心部的冷却条件,并借助于浇注后冷却至不同温度快速淬火的方法,研究了各温度区间含钛颗粒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26.
李明  唐国翌 《钢铁》1995,30(7):46-50
本文以二次间歇加载热压缩方式研究了在变开后等温保持过程中半钢力学行为的变化,并结合组织分析,讨论了热变形力学行为的变化与组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热变形及冷变形后等温保持过程中,碳化物发生了变形,破碎,转向,溶解和析出等复杂过程,并与奥氏体的回复,再结晶过程发生交互作用,使半钢二次加载的力学行为呈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利用JEM—2000FX型扫描透射电镜的能量损失谱附件—EM-ASEA10型电子能量损失谱仪,在钨灯系条件下采用200Kv加速电压,对V—Ti—N微合金化钢中的微细含钛颗粒进行了分析。一、试验过程试验用钢成分为0.09G—0.13V—0.02Ti—0.01N,电镜分析用样为铸造后经1000℃×1小时正火处理的碳萃取复型。样品中含有尺寸大于0.2μm和小于50nm的两类含钛颗粒。在电镜(STEM)对中良好的条件下,选取能损谱仪(EELS)的光栏直径为2mm,并分别在选区模式和放大模式下进行分析。束斑直径选为3L。根据估计的各元素能量值的范围,合理地选择参数设置感兴趣区,然后分别对两类含钛颗粒做定点分析。采用一点定标法和两点定标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8.
采用高能电脉冲辅助超声滚压技术对高频淬火态GCrl5轴承钢进行了表面强化处理,并对表层硬度梯度、表面粗糙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普通超声滚压技术相比,声电耦合处理后样品在提高表面硬度的同时强化层深度提高约100μm,表面粗糙度Ra由1.4μm降低至0.23μm,并且在电脉冲作用下位错运动与越过能垒的能力都得到增强,从而促进表面微裂纹得到愈合,表面质量显著提高,摩擦磨损性能提高约50%.对高频淬火态GCr15轴承钢而言,脉冲电流的电致塑性效应能够促进位错运动,提高材料表面塑性变形能力,从而使超声滚压产生的塑性变形向次表层发展,显著提高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29.
氧化锌压敏陶瓷粉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氧化锌压敏陶瓷粉体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粉体特性对压敏电阻微观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以及粉体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对粉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化学法合成复合粉体和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粉体是氧化锌压敏陶瓷粉体的两个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采用纳米SiO_2为驻极体,经过表面改性与聚乳酸(PLA)复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纳米SiO_2/PLA复合熔喷切片,并通过工业级熔喷生产线试制了纳米SiO_2/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利用FTIR分析了纳米SiO_2的表面改性效果,利用DSC分析了纳米SiO_2/PLA复合熔喷切片在熔喷快速冷却条件下的结晶性能,利用滤料综合性能测试台和SEM研究了纳米SiO_2/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性能及微观形貌,最后采用质量损失法评估了纳米SiO_2/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的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表面改性处理,纳米SiO_2表面附上了有机活性基团;在100℃/min的冷却条件下纯PLA的结晶分数较低,纳米SiO_2驻极体的加入有助于PLA的结晶;少量纳米SiO_2驻极体的添加可显著提高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其中质量分数0.75%的纳米SiO_2添加量可使过滤效率达到99.69%,接近商用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级聚丙烯(PP)过滤效率;在中性水解环境下,纳米SiO_2/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具备可降解性能,经8个月质量降解至79.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