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1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为研究生产高精度薄壁黑色金属铸件方法,采用将真空密封造型的铸型放在压力下充型和凝固的铸造工艺,测量其在不同压力下真空密封造型铸型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硬度、薄膜烧损、型腔内的反压力特性和对浇注金属液充型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此工艺方法生产的铸型,其强度、硬度远高于一般铸型,适合于生产尺寸精度高的铸件。此工艺既可防止金属液飞溅,又有利于充型流动,是一种生产薄壁、高尺寸精度铸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轧辊复合层连续铸造法计算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数值模拟轧辊复合铸造法的温度场,得到了使其复合层与辊芯良好结合的工艺参数,采用控制容积法和分段直线拟合曲线,提高了数值模拟精度,提出了连续铸造轧辊复合层界面良好熔合的判据,采用优选法,模拟反推工艺,获得轧辊复合层连续铸造法生产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模拟得到生产良好复合轧辊的必备生产工艺条件,从理论上解决了漏钢,拉拨不同,界面互熔太多,界面熔合不良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对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小型离心铸机制得的高速钢轧辊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钒铁一稀土变质量对离心铸造小型高速钢轧辊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不同的淬火温度对高速钢轧辊最终性能的作用效果,为离心铸造高速钢轧辊的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4.
贝氏体钢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国内外贝氏体钢研究开发的现状。当前贝氏体钢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Mo-B系列、Mn-B系列、新型准贝氏体钢系列、超细组织空冷贝氏体钢等;贝氏体钢技术在生产领域中已得到推广与应用;随着贝氏体钢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贝氏体钢的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5.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高速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考察温度范围内,随淬火、回火温度的提高,高速钢的硬度先增加而后降低,采用1100℃淬火和53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能获得较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46.
在进行工艺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分析了双结晶器连铸工艺制备层状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结合一些影响结合强度的工艺因素分析,探讨了双金属液-固相的结合规律。  相似文献   
47.
充芯连铸铜包铝棒坯工艺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自制的连铸设备上,通过工艺参数的合理匹配,成功地制备出外层为铜内层为铝,外径为40mm、铜壁厚为8mm、长为80cm的铜包铝棒坯。试验发现铜液的熔化温度、结晶器水冷铜套与石墨衬套的接触长度、连铸速度、二次冷却水的位置和流量对固液界面、铜管的表面质量以及复合界面铜铝的相互扩散都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匹配可使固液界面位置调整到离结晶器出口端5~10mm处,复合棒坯表面光洁、复合良好,经过挤压与拉拔,可以制成不同直径的铜包铝复合线。  相似文献   
48.
在温度392℃、应变速率1.69×10-2s-1条件下对Zr41.2Ti13.8Cu12.5Ni10Be22.5非晶合金进行静液挤压,非晶合金前半部分产生均匀塑性变形,甚至出现了非晶填充φ3 mm测温孔的现象。根据不同的挤压比,研究了不同变形量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情况。铸态非晶合金的过冷温度区间明显大于挤压态。在同一变形条件下,虽然变形量不同,但是过冷温度区间基本不变。根据DSC曲线,绘制了非晶合金不同变形量与其特征温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49.
本文阐述了真空密封造型设备的设计方法,并在实验室试验研究证明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实际造出两种样机在工厂运行良好,实践证明设计的设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0.
利用G90-SAT红外热像仪测量了玻璃模具喷焊时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无论是同一点不同时刻的温度还是同一时刻不同截面的温度变化均十分复杂,工件表面每一点的温度都遵循低!高!最高!高!低的变化规律,喷焊重熔时温度最高。热喷焊是一个快速加热、快速冷却的过程,喷焊过程中,玻璃模具表面的温度存在着不均匀性及不同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