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工业技术   5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电化学氧化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化学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对处理前后的有机组成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较佳电氧化条件为:处理时间120 min,电流密度7.5 A/dm2,极板间距5 mm,阳极板材为SnO2/Ti,阴极为不锈钢,NaCl投加量为2 g/100 mL。在此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为44 100 mg/L时,出水浓度为1 369 mg/L,去除率达到68.94%,氨氮进水浓度为4 085 mg/L时,出水浓度为1 209 mg/L,去除率达到了70.4%。有机物的去除明显,挥发性有机物增多,能够达到对高浓度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并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为满足现代生产生活中对颜色快速测量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RGB三基色原理,采用光纤波导及融合技术、应用白平衡调节手段的数字式比色仪。仪器由白光LED光源、Y型混合石英光纤束光波导探头、微透镜发射耦合及透镜准直接收部件、以颜色传感器和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信号采集及处理部件等组成,采用C语言编程进行数据采集、存储、白平衡调整、颜色识别及显示。经与比色卡对比测试,其测量准确度和速度相对于当前广泛应用的比色卡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3.
中国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的功能和安全性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发掘和探讨目前我国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在食用剂量及保健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大豆异黄酮类产品的审批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对我国2006年底以前批准的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和掌握产品审批情况,并与目前国际上有关大豆异黄酮的科学研究结果以及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发现我国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共涉及9项保健功能,增加骨密度、抗氧化/延缓衰老两项功能占全部功能总数的60%.我国95%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的大豆异黄酮摄入量小于126 mg/d.结论 我国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在摄入量和功能应用方面符合现有科学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不同广告模式对第三方回收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的影响。在广告营销效率因子及广告成本因子的双因素假设下,构建了3种广告模式下第三方回收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决策模型。研究表明:无论零售商还是制造商单独广告,都不影响系统中各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且第三方回收商及系统整体的利润不变,但主导零售商的利润并不一定总大于制造商的利润。联合广告模式只对主导零售商有利,对闭环供应链系统其他成员及整体都均不利。无论何种广告模式下,较之主导零售商及制造商,第三方回收商的利润总是最小的。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从转基因牛乳中分离纯化的重组人乳铁蛋白是否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 给大鼠灌胃重组人乳铁蛋白共8周,设低、中、高3个剂量组(0.375,0.75和2.25 g/kg BW·d)以水为对照组.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体重、身长、摄食童和食物利用率.结果 高剂量组体重、身长和食物利用率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低、中剂量组的体格发育指标较对照组有轻度改善.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重组人乳铁蛋白具有促进大鼠生长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47.
利用包埋法制得毫米级海藻酸钠负载HFO凝胶球SA/HFO,探究了其对水中Cu(Ⅱ)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SA/HFO凝胶球对Cu(Ⅱ)的吸附在pH值=5.5时效果最好;通过动力学研究可知,吸附平衡时间为21 h,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的描述该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揭示了该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由温度数据得出,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且该热力学过程为自发、吸热、熵增过程;将SA/HFO凝胶球吸附Cu(Ⅱ)后的材料解吸并再次进行吸附实验,仍能保持良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48.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