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从PowerMill平台的加工策略入手,在大量分析模具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owerMill加工策略的模具数控编程方法,该方法根据PowerMill的常用加工策略将模具主要分成了4个不同的待加工区域。因此,模具的每个待加工区域对应于PowerMill中相应的加工策略,在已知模具不同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快速的实现模具的快速编程。最后,用一个案例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模具加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模具的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42.
通过试验探讨了在轴承强化研磨加工中加工时间对套圈沟道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工时间对残余压应力影响反应很快,开始加工时间区段,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残余压应力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速度变慢并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3.
针对传统绕线机控制精度低、速度低和产品质量差等缺点,以微处理器MC68HC000为核心,采用集中控制、分时处理的工作方式,根据绕线机的特点开发一种具有高精高速的数控系统,驱动脉冲最高速率为500KPPS,驱动解析度为0.001mm/Pulse。辅以数控系统软件、绕线机系统开发工具和数控绕线机操作软件,为绕线机开发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控制器设计平台。  相似文献   
44.
研究不同喷射角度下强化研磨处理GCr15轴承钢板表面耐摩擦腐蚀性的影响.通过改变强化研磨喷射角度,在3.5%NaCl中进行摩擦磨损实验,测试其耐摩擦腐蚀性能.并对试样进行金相组织、SEM、显微硬度、质量磨损和表面磨痕分析.在不同喷射角度下的摩擦腐蚀试验下,磨损量分别为0.0925 g、0.0533 g、0.0247 g,低于未处理的试样(0.1311 g),其表面磨痕宽度分别为491.9μm、346.8μm、323.2μm,比未处理的试样低(545.9μm),但是其表面粗糙度分别为Ra0.545μm、Ra0.598μm、Ra0.618μm,比未处理的试样高(0.481μm).当喷射角度由30°增加至90°时,其质量磨损量下降72%,表面磨痕宽度下降41%,表面粗糙度上升18%,强化层厚度增加55%,当喷射角度为90°时,试样的显微硬度最高(HV895.4).由此得出结论:不同喷射角度下强化研磨加工处理GCr15轴承钢板后,材料表层虽然粗糙度有所提升,但是组织尺寸变小、硬度提高、出现组织均匀的致密强化层,在综合条件下材料的耐摩擦腐蚀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5.
在强化研磨过程中,为了能对轴承内沟道进行喷射处理,将喷头出口处设计为弯型,同时为使研磨料经过弯型喷头时能量损失最小,需设计合理的弯道半径及弯管角度。运用Pro/E建立15种不同弯道半径及弯管角度情况下的CAD模型,然后导入ANSYS数值模拟分析相同初始条件下各个喷头PROE模型的内部流场压力云图。结果表明:最优值即弯角θ=20°,弯管的曲率半径R=30 mm时能量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索强化研磨不同工艺参数下定点喷射对GCr15轴承钢残余应力场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强化研磨定点喷射表面覆盖率的分布特征。采用二维正态分布函数描述强化研磨定点喷射下钢珠的分布特征,运用Python/Opencv确定了在不同工艺参数下有限元模型所需的钢珠数量,基于Abaqus/Python构建出强化研磨正态分布有限元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正态分布模型分析不同喷射速度、钢珠直径及覆盖率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结果 当喷射速度从45 m/s增加到70 m/s时,表面残余压应力从-683.5 MPa增加到-902.4 MPa,最大残余压应力从-981.6 MPa增加到-1330.6 MPa,残余压力层厚度从89μm增加到151μm,最大残余压应力深度从30μm移动到70μm。当钢珠直径从0.4 mm增加到1.0 mm时,表面残余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残余压应力从-1063.5MPa增加到-1240.7MPa,最大残余压应力深度从30μm增加到60μm,残余压应力层厚度从103μm增加到147μm,其中钢珠直径从0.8 mm增加到1.0mm,最大残余压应力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7.
在引入多尺度小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紊流图像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建立小波系数矩阵二阶矩以标识对应部分的图像清晰度,通过特定选择机制进行图像重建,最终获得清晰的图像融合结果.选取紊流图像特征建立参数数据组,构建灰色评价数学模型,计算各图像特征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得出了研究结论与参考建议.该实验使紊流图像的细节和缺陷等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为图像融合关联度的监控和调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48.
何娟  程从密  刘晓初 《广东建材》2011,27(6):124-126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未经磁选处理的电炉熔炼渣、磁选除铁处理的电炉熔炼渣和磁选除铁处理的转炉钢渣的相对易磨性。研究表明,磁选除铁工艺可大幅度提高电炉渣的易磨性,将其平均相对易磨性从0.58提高到0.71。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磁选去铁后,电炉熔炼渣的相对易磨性比转炉钢渣差。无论是否经过磁选去铁处理,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钢渣的相对易磨性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9.
运用ANSYS CFX软件数值模拟气压式送料罐内部的三维定常紊流流场。采用标准k-ε(2epn)紊流模型、雷诺Navier-Stokec方程和压力-速度耦合SIMPLE算法,对不同锥度的送料罐内部流场进行数值计算,揭示罐子内部紊流流动的速度、压力、速度矢量和涡流黏度的分布规律,并通过对不同锥度罐体内部流场各个物理量的对比与分析,得出气压式送料罐的最优设计数据。  相似文献   
50.
万能杆件结构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万能杆件结构的特点,对万能杆件设计方法的选择及设计步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针对万能杆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指出只有深入理解万能杆件结构,了解万能杆件结构的薄弱环节,使用正确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验算、审核,才能真正做好万能杆件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