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工业技术   6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41.
以自制的中空多孔微纳纤维结构Sn0.84Sb0.08Sm0.08O2和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Sn0.84Sb0.08Sm0.08O2/TPU(Sn0.84Sb0.08Sm0.08O2添加质量分数为0%、3%、6%和9%)复合微纳米纤维薄膜。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微观形貌均呈现纤维状三维网络结构;复合薄膜的抗拉伸强度和伸长率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添加量为6%时,薄膜的抗拉伸强度为2.68 MPa,伸长率为573%,是TPU薄膜的1.5和8.3倍。Sn0.84Sb0.08Sm0.08O2的添加将复合薄膜的热分解温度和接触角分别提升至303℃和120°。复合薄膜的红外发射率随Sn0.84  相似文献   
642.
针对目前煤矿光散射法粉尘质量浓度传感器的易堵塞、维护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无堵塞、易维护特征的光散射法无动力粉尘质量浓度检测技术并开发光散射法无动力粉尘质量浓度传感器。首先通过分析光散射法粉尘质量浓度检测基本原理与目前光散射法粉尘质量浓度传感器的结构特征,设计了一种由激光器、光电二极管、遮光罩等部分组成的光散射法无动力粉尘质量浓度检测单元,并附上超低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了一种光散射法无动力粉尘质量浓度传感器。通过分析外界自然光对光散射法无动力粉尘质量浓度传感器的影响规律,设计一种传感器零点值动态检测的数据处理算法,消除了外界自然的干扰。然后通过分析光散法无动力粉尘质量浓度传感器光散射信号的分布特征,并且确定了光散法无动力粉尘质量浓度传感器检测初始值与实际粉尘质量浓度的数学关系,以粉尘质量浓度低于120 mg/m3采用二次多项式曲线拟合,高于120 mg/m3采用线性拟合的方式,实现了无动力光散射法粉尘质量浓度传感器的精准标定。最后通过试验证明了基于光散射法无动力的粉尘质量浓度传感器低浓度误差低于15%,高浓度误差低于10%。无动力光散射法粉尘质...  相似文献   
643.
采用基于管网模型与多参数智能在线监测设备相结合的数值化诊断方法“管网医院”,可对静态设施属性进行分析,解决管网的拓扑与状态问题;对动态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解决管网的监测与运行问题。针对佛山市顺德区某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污水管网系统的入流入渗问题进行了空间分布解析,并诊断出污水管网外来水入流量和污水溢流量。结果表明:污水主干管网存在81个污水溢流排放口、2处孤立管段、1处大管接小管和1处逆坡管段;污水处理厂大部分时段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导致污水外溢,应将现状末端窨井的水深由7.50 m降至6.22 m,保证旱季各溢流口无污水溢流;占污水管网总长6.7%的局部管段,其外来水入流量占总入流量的47.3%,对污水管网入流情况严重和较为严重的3处管段进行修复,可显著降低整个管网系统的入流量等级。  相似文献   
644.
为了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微孔膜的亲水性,通过接枝马来酸酐单体,并分析改性机理和影响效应。运用DOE设计制得接枝率在0.65%~1.55%的微孔膜,其与极性电解液的接触角可降至26.47°,接触角较未接枝UHMWPE微孔膜降低约50%,对电解液的浸润性显著增强。分析和探讨了各配方对UHMWPE微孔膜接枝率的影响效应、量化回归和最佳响应预期,回归全相关系数达到86.1%。通过微孔膜的SEM分析,解释了UHMWPE微孔膜随着接枝率的增大,因分子链团聚效应而形成结晶堆叠、凹凸不平的微观形貌。  相似文献   
645.
该研究采用复合酶法和碱性过氧化氢法来对柿子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DF)进行改性处理,并分析比较改性前后IDF的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改性方法均能提高IDF的持水力、膨胀力、亚硝酸盐吸附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其中,碱性过氧化氢法改性的IDF的持水力能达到6.84 g/g,阳离子交换力达到了0.36 mmol/g。改性后IDF表面结构疏松,裂缝增多,通过X射线衍射发现改性前后IDF的晶体构型没有改变,仍保持典型的纤维素结构。红外图谱结果显示,改性前后主要官能团未发生明显变化,特征吸收峰的整体峰型和位置不变,但改性后吸收峰强度有所减弱。总体来看,碱性过氧化氢法的改性处理较复合酶法效果更好,可作为改性柿子渣IDF的一种优良方法,从而提高柿子渣的综合利用率,在食品工业中开发新的产品。  相似文献   
646.
作为动力转型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示范运营状态。产业演化与变动趋势直接关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设计,而产业的可预测性也是产业政策成功的重要保障。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实现产业政策效用最大化,经过系统剖析产业机理,依据相关政策及文献,结合产业规划目标,构建了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模型和存量流量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深入分析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演化趋势,针对不同情景进行仿真研究和政策分析,揭示了不同财政补贴政策情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政策下,难以实现203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及加氢站数量的预期目标;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购车补贴对销售的影响不大,氢气价格的下降和加氢站数量的增加更能够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和产业化;与加氢站相比,油氢站成本更低,可以更好地改善加氢站运营负荷率,从而满足车辆的氢气需求。为加速产业发展、实现2030年目标,应继续加大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投入,调整补贴倾向;针对补贴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同时优化财政补贴资源分配,在政府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首先重点支持氢能源基础产业链建设,尤其是加氢站建设等积极性财政补贴政策,并可适当降低燃料电池汽车的购车补贴份额;为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建议前期加大示范应用购车投入,后期加大加氢站建设,特别是油氢站的建设。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