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1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设计了以铝为管材、丙酮为传热工质的无芯环路热管。其蒸发段采用加热带加热,冷凝段用风冷降温。热管依靠蒸发压头使工质循环,并依靠重力作用,使冷凝液回流到蒸发段。搭建试验台并研究了不同加热功率下充液率对无芯环路热管的传热温差、传热量、热效率、热阻和当量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功率为150.00 W、充液率为30%时,无芯环路热管的均温性最好;传热温差和热阻均最小,分别为6.75℃、0.045 K/W。传热量132.00 W、热效率0.88、当量导热系数168 125 W/(m·K),均达到最大值。所以,该无芯环路热管在本实验研究范围内的最佳工作条件为加热功率150.00 W、充液率30%。  相似文献   
42.
微量稀土变质工艺对铝—硅共晶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稀土元素在Al—Si共晶合金中具有明显的变质作用,这已被许多研究工作所证实。但是,稀土作为变质剂要稳定用于生产中,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这是因为无论对铝合金中稀土作用规律的研究,还是对Al—Si合金中稀土变质工艺的探讨,现有的研究工作都是很不完善的,某些方面尚存在  相似文献   
43.
飞灰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与磨损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挤压铸造制成的飞灰颗粒增强ZL109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载荷和较低滑动速度下,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明显优越于基体铝合金,摩擦系数也稳定地低于基体铝合金,并且随飞灰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有所提高;在较高载荷和较高滑动速度下,同基体铝合金相比复合材料耐磨性的改善程度有所降低,但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仍可以保持较低的水平。这是由于随着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变化,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发生了转化。本文对该过程中的磨损机制的转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4.
将铝铅合金带分别与热浸纯Al、Al-2%Si合金的钢板进行热轧复合。研究了元素硅、热浸时间、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及缺口界面分数对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过程中产生两种不同界面,铝铅合金与热浸铝钢板通过缺口界面和化合物界面而结合。总的结合强度主要取决于缺口界面强度的大小与分数的高低,而且与后者之间呈线性关系。硅对总结合强度的影响体现在:虽然对化合物界面强度的影响较小,但显著提高缺口界面强度,因而使总结合强度明显提高。在给定实验条件下,使热浸纯Al时的缺口界面强度从约为化合物界面强度的4倍提高到热浸Al-2%Si时的近6倍。  相似文献   
45.
建筑工程中由于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需要,往往将钢筋混凝土梁设计成反梁。在此以衢州某小区3#住宅楼工程项目为例,从反梁结构设计计算(包括抗弯、抗剪、局部受压承载能力计算)、反梁构造设计两个方面对钢筋混凝土反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6.
塑性变形对搅拌铸造铝-铅轴承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种新的铸造技术生产系列铸造铝铅轴承合金,含铅量的变化范围从0%~25%。研究了轧制后铝铅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随铅含量的变化规律,与铸态相对比结果表明,变形合金的铅颗粒和硅颗粒被大幅度细化,其分布明显改善;变形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明显高于铸态合金。  相似文献   
47.
汽车排气歧管用球墨铸铁的热疲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汽车排气歧管材料高硅钼球墨铸铁和高镍球墨铸铁进行热疲劳试验,发现热疲劳裂纹总是出现在晶界处和碳化物附近,碳化物的粗大容易促生裂纹,并且裂纹处的氧化作用会加剧裂纹的扩展.同时发现,热疲劳裂纹总是在试样表面出现,并且加热温度越高越容易出现疲劳裂纹.在相同条件下,高硅钼球墨铸铁更容易发生热疲劳现象.  相似文献   
48.
稀土在铝—硅合金中的分布和变质过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俄歇微探针定点成份分析和X射线粉末照像方法分别对稀土在初生Si颗粒和共晶组织两相中的存在和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变质剂使初生Si颗粒由开花状板片变成多面体颗粒状。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和稀土吸附并阻碍Si相沿孪晶凹坑的生长有关;在Al—Si合金中,微量稀土主要存在于Si相,在Si相中分布较均匀,未发现选择性吸附和明显的浓度偏聚;微量稀土变质剂(0.09%加入)没有明显的形成化合物倾向,稀土在Si相中的固溶量浓度与杂质属相同数量级;稀土变质似不形成Si相的异质核心。  相似文献   
49.
开发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系统阐述了地震动特性对结构破坏的影响、工程上增加阻尼的4种方式及研究材料滞回耗能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开发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构想.研究了开发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实验基础,提出了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及其设计方案,并结合工程实践展望了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在提出Fe/Zn抗震复合材料思想基础上,为验证Fe/Zn复合材料具有抗震耗能作用,采用国际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材料的性能作数值仿真,采用瞬态时程分析的方法,计算了Fe/Zn复合材料在地震波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一应变曲线。结果表明,Zn在地震波荷载作用下进入塑性阶段,形成了滞回环,证明Fe/Zn复合材料有抗震耗能的作用,而Fe部分还处于弹性工作范围,保证结构不发生破坏,并为结构提供足够的恢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