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工业技术   14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以AZ31镁合金热喷涂铝涂层为研究对象,用自制的振动热扩散装置,进行一定温度热扩散或在热扩散的同时进行振动机械研磨处理,研究比较了振动热扩散对镁合金热喷铝涂层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表面、截面形貌,对涂层界面进行能谱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不同工艺下涂层与镁基体界面处硬度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涂层与基体界面处扩散区域相组成,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得涂层极化曲线,通过盐水浸泡分析比较了不同工艺处理后镁合金的耐腐蚀性.结果表明:镁合金喷铝涂层经360~400℃保温2h热扩散或振动热扩散(机械研磨热扩散),在涂层与镁基体的界面处镁铝原子有不同程度的互扩散,并有镁铝Al12Mg17相生成,界面硬度有极大提高,振动热扩散使涂层明显致密化并形成连续析出相,能有效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2.
目前,对机械镀的镀覆机理的研究未完整、统一,但众多学者倾向于先导金属的作用,进一步弄清其机理,可为获得性能良好的镀层打下基础.以机械镀锌为例,研究了加入浓度为0.01,0.10,1.00mol/L的SnCl2,溶液后先导金属Sn在锌粉沉积中的规律及其作用.提出了先导金属Sn在锌粉上沉积的电化学模型.结果表明:其2种沉积方式为:(1)先导金属Sn在锌粉颗粒之间沉积,并将锌粉连接在一起;(2)在堆积锌粉与溶液的界面上形成Sn枝晶,像"搭扣"一样将锌粉颗粒连接到一起.指出为了获得成分均匀、结构致密的机械镀锌层,应当强化先导金属Sn的第一种沉积方式,抑制第二种沉积方式.随着加入SnCl2溶液浓度的提高和加入量的提高,在堆积锌粉的表面形成Sn枝晶的过程加强.  相似文献   
103.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铝电解用Fe-40Cr-2Ce合金阳极。研究了合金阳极900℃下的氧化和电解腐蚀行为。电解测试采用900℃的NaF-AlF3低温电解质体系,阳极电流密度为0.5 A/cm2,电解时间10 h。结果表明: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遵循抛物线规律;合金中高浓度的Ce形成晶界沉淀,造成Ce的"活性元素效应"失效。电解后的阳极表面生成连续的FeCr2O4尖晶石相氧化膜。根据热腐蚀酸-碱溶解机理,氧化物在氧化物/电解质界面上的溶解度负梯度造成了阳极表面氧化物的持续的溶解。电解质中高浓度的氧化铝有利于减缓氧化膜的酸性溶解,降低合金阳极的电解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对阴极等离子电解放电机制进行讨论,提出大面积沉积复杂形状试样的解决办法.方法 在电解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氯铂酸制备Pt颗粒弥散的复合涂层,通过测试电流密度-电压曲线,分析气膜放电机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的表面、截面形貌进行分析表征.结果 在电解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或者在阴极区施加微珠,使气膜层更均匀,同时降低了沉积涂层的电流密度.随着Pt含量的增加,涂层孔隙率逐渐降低.涂层中弥散的Pt颗粒起到了弥散增韧的作用,提高了涂层的断裂韧性和抗剥落性能.结论 实现了在大面积复杂形状试样上制备陶瓷涂层,并通过在涂层中弥散Pt颗粒提高了涂层的致密性.  相似文献   
105.
环保半无机丙烯酸树脂型电工钢绝缘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添加磷酸锌亚微米超细粉末的半无机丙烯酸树脂涂料的固化及其电工性能,综合扫描电镜、热失重、盐雾实验、硬度和附着性能的试验结果,采用添加亚微米磷酸锌无机颗粒的丙烯酸树脂涂料,这是一种优良的电工铜绝缘涂料,优于目前广泛采用的铬酸盐绝缘涂料。  相似文献   
106.
增加枝孔处理是大幅度提高高压阳极箔比电容的有效途径。在分析高压阳极箔隧道孔生长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在隧道上形成枝孔的机理。主隧道孔的4个(100)面为枝孔的形成提供了材料的结构条件。提高阳极过程的?E(?E=Epit-Ecorr)和发生点蚀的临界电流密度ip,是增强在隧道孔中形成枝孔的必要电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07.
将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用腐蚀铝箔与沸水反应,然后再在硼酸溶液或硼酸-柠檬酸混合酸溶液中进行530V高压阳极氧化制得耐压薄膜,应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研究不同电解液所形成的高压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结构与结晶程度,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LCR数字电桥与小电流充电测试阳极氧化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高压阳极氧化膜具有明显层状结构,内层结晶程度较高、外层结晶程度较低;与单纯硼酸溶液所形成的氧化膜相比,混合酸液所形成的阳极氧化膜的外层结晶程度与晶粒平均尺寸较大,抗电场强度与比电容均比较高,但相变使得氧化膜外层微观缺陷密度增多,氧化膜比电阻与耐电压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复合溶胶-凝胶改性技术制备空间网络Al2O3/YSZ-Al2O3复合涂层,该涂层由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Al2O3包覆颗粒状YSZ和Al2O3组成。为了深入分析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计算复合材料电阻值的类比模型,计算在本研究中所定义的材料扩散阻值,以实现对该涂层中氧扩散行为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基于涂层简化模型的该分析方法能够合理解释复合涂层在高温循环氧化过程所观测到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09.
Preparation of aluminide coatings at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Introduction Protective coatings by pack aluminizing are frequently applied to metals to protect them from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and hot corrosion attack [1, 2]. Pack aluminizing consists of heating the parts to be coated in a closed or vented pac…  相似文献   
110.
用TGA、XRD、SEM观察分析了Fe50Mo合金在900℃、10~50kPa的硫蒸气中的高温硫化动力学曲线和硫化产物层的组成及结构。发现硫化动力学基本不受硫压的影响,但高硫压下合金发生较严重的硫化,其产物层由低硫压时的一、二层变为类似于Fe40Mo产物层的三层结构:外层FeS/中间层MoS2/内层Fe、Mo的复杂硫化物。内层虽然在硫化后期生成,但发展速度比中间层快,密度也较低。中间层是阻止合金进一步硫化的主要产物,但仍允许Fe2+通过,使外层FeS得以继续生长,合金进一步硫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