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Marangoni凝结形态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申华  严俊杰  王进仕 《化工学报》2011,62(11):3053-3059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宏观温度场对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水-酒精蒸气混合物的Marangoni凝结的影响。根据拍摄记录的图片,观察到了膜状、珠状、珠状带块状、波动条纹状、溪状和珠状带溪状6种凝结形态。发现并非所有的凝结形态都出现在每个工况中,而且有些凝结状态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凝结形态随过冷度、浓度、流速、压力和表面温差的不同会发生变化,尤其是过冷度和浓度对凝结形态的影响最大。凝结形态与其对应的凝结表面传热系数有紧密的联系: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当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出现峰值时,其对应的凝结形态均为珠状凝结。当凝结表面传热系数较低时,其对应的凝结形态为膜状凝结或较大液块凝结。最后对平块和斜块的Marangoni凝结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斜块凝结面上液珠比较混乱,凝结形态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珠状、条状、环状、平膜状和带起伏的膜状中的一种,一般是各种凝结形态都有一部分,或者说居于各凝结形态的中间过渡态。  相似文献   
102.
设计搭建了静态闪蒸实验台,利用高速摄像对不同压降速率下纯水静态闪蒸起始阶段气泡群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中液膜初始厚度为0.2 m,压降速率为0.27~0.64 MPa·s-1。实验结果表明:气泡群主要出现在压力陡降段。在时间分布上,压降速率越大,气泡群出现的时间越早,气泡数目增长越快,且气泡群数目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在空间分布上,气泡数量随深度呈现了"缓增-陡增-缓增"的增长趋势;压降速率越小,气泡分布越集中;相同深度范围内,压降速率越大,气泡数量越多;至压力陡降段结束时刻,气泡群相对数量随液膜深度的增大有峰值存在。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拟合了气泡群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实验关系式,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具备实现微量元素快速精确在线分析潜力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测量气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搭建了LIBS测量气体中微量元素实验系统,以气体中微量元素Hg和I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激光波长对低压LIBS测量气体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低压力能够显著提高LIBS的检测能力;在不同压力时,532nm激光波长的微量元素检测能力均高于1 064nm激光波长.  相似文献   
104.
不同蒸气压力下Marangoni凝结换热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蒸气流速4 m·s-1的条件下,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蒸气压力下纯水、纯酒精和不同酒精浓度水-酒精混合蒸气沿重力方向流过竖直铜平板表面上的凝结换热特性,并实现了实验的可视化,同时从理论上初步分析了混合蒸气压力对Marangoni凝结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蒸气浓度、蒸气流速和表面过冷度条件下,高压下的凝结换热强度比低压的大.且蒸气压力对凝结换热的影响因混合蒸气酒精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在低浓度1%、2.28%和高浓度22%、51%时压力的增加对凝结换热特性的影响较小,而在中间浓度5.1%和9.8%时凝结换热系数随压力的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加热器换热计算的新方法,建立回热系统中蒸汽冷却器变工况特性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定量计算确定影响蒸汽冷却器变工况性能评价指标的主要因素,根据传热学理论拟合出符合工程实际、简捷、方便的蒸汽冷却器变工况特性计算公式,进一步得出带蒸汽冷却器的加热器变工况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回路的矩阵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析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回路结构特点入手,推导出二回路汽轮机装置功率方程和热平衡方程的一般线性形式、附加成分的修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应用矩阵分析方法进行压水堆民机组二回路热经济性计算的基本方法的一个灾际算例。矩阵分析法用于核电机组二回路分析计算具有数理概念清晰、计算简单、便于编程的诸多优点,是理论分析和工程计算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7.
带疏水冷却器的回热加热器变工况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传热学基本理论 ,确定了影响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中疏水冷却器变工况特性的主要因素 ,建立了疏水冷却器变工况特性的数学模型 ,拟合了适合工程实际的任意工况下疏水冷却器下端差的简化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带有疏水冷却器的回热加热器的变工况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8.
为提高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尾部三烟道锅炉在变负荷过程中蒸汽温度的控制精度,保障锅炉瞬态运行安全,建立了锅炉动态模型,研究获得了尾部烟气挡板开度变化后锅炉主、再热蒸汽温度的动态特性,据此提出了主、再热蒸汽温度协同的挡板调温控制策略,并将其与锅炉动态模型耦合。然后研究了锅炉在50%~100%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范围内变负荷时,分别采用原始控制逻辑及考虑主、再热蒸汽温度协同控制逻辑后蒸汽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主、再热蒸汽温度协同控制逻辑后,控制精度明显改善,变负荷瞬态过程中的蒸汽温度波动幅度降低;升、降负荷过程中蒸汽温度累积偏差最大分别降低了40.9%和15.7%。  相似文献   
109.
设计搭建了静态闪蒸实验台,利用高速摄像对不同压降速率下纯水静态闪蒸起始阶段气泡群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中液膜初始厚度为0.2 m,压降速率为0.27~0.64 MPa·s-1。实验结果表明:气泡群主要出现在压力陡降段。在时间分布上,压降速率越大,气泡群出现的时间越早,气泡数目增长越快,且气泡群数目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在空间分布上,气泡数量随深度呈现了“缓增-陡增-缓增”的增长趋势;压降速率越小,气泡分布越集中;相同深度范围内,压降速率越大,气泡数量越多;至压力陡降段结束时刻,气泡群相对数量随液膜深度的增大有峰值存在。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拟合了气泡群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实验关系式,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0.
严俊杰 《江西建材》2015,(1):224+216
建筑工程领域电气系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实际从等电位连接、接地防雷、室内管线布局、配电箱安装、插座开关安装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电气系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结合施工实践情况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