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15篇
  免费   7065篇
  国内免费   4477篇
医药卫生   74357篇
  2024年   302篇
  2023年   1074篇
  2022年   2895篇
  2021年   3663篇
  2020年   3027篇
  2019年   2176篇
  2018年   2170篇
  2017年   2364篇
  2016年   2093篇
  2015年   3262篇
  2014年   4024篇
  2013年   4039篇
  2012年   6009篇
  2011年   6276篇
  2010年   4648篇
  2009年   3876篇
  2008年   4306篇
  2007年   3804篇
  2006年   3335篇
  2005年   2731篇
  2004年   1759篇
  2003年   1427篇
  2002年   1069篇
  2001年   836篇
  2000年   766篇
  1999年   576篇
  1998年   312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优选散结消肿贴中大黄、重楼的渗漉提取工艺。方法:以总固体物得率和总蒽醌得率为指标,用正交实验优选。结果:工艺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乙醇浓度,其次是乙醇用量,浸泡时间影响较小。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乙醇用量8倍量。浸泡时间24h。结论:渗漉法操作简单,成份破坏少,用优选所得条件进行提取,总蒽醌和总固体物得率均较高,优选结果可用于散结消肿贴中大黄、重楼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hMSCs)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in rats provides functional benefit.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se functional benefits are derived in part from hMSC production of growth and trophic factors. Quantitative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of hMSCs cultured with normal and MCAo brain extracts were performed. hMSCs cultured in supernatant derived from ischemic brain extracts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These neurotrophins and angiogenic growth factors increased in a post‐ischemia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 hMSC capacity to increase expression of growth and trophic factors may be the key to the benefit provided by transplanted hMSCs in the ischemic brain.  相似文献   
13.
547例垂体腺瘤延迟诊断原因及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垂体腺瘤特别是微腺瘤早期影像诊断率。方法:通过对所搜集病史资料完整,经医学影像学确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547例垂体腺瘤(内有251例微腺瘤)延迟诊断原因的分析,找到影响垂体腺瘤早期诊断的因素。结果:296例垂体大腺瘤蝶鞍X线平片、CT、MR常规检查即可诊断。CT骨窗蝶鞍片有助于垂体微腺瘤的诊断,251例微腺瘤经高分辨力CT薄层冠状强化扫描和高场强MR薄层强化扫描得以明确诊断。结论:熟悉垂体腺瘤的首发症状,及时行CT、MR常规扫描可明确大腺瘤的诊断,CT骨窗片可发现垂体微腺瘤的佐证。高场强MR薄层强化扫描是目前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方法,高分辨力CT冠状薄层强化扫描次之,结合神经内分泌学检查是提高垂体腺瘤影像学早期诊断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200词——138.黏附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磊  王心 《日本医学介绍》2005,26(10):479-480
所谓黏附分子是指存在于细胞表面,参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的分子群的总称。广义来说,纤维连结蛋白、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等细胞外基质的构成成分也是由细胞分泌并存在于细胞表面,也可归入黏附分子的范畴。但狭义所指的黏附分子是指贯通细胞膜的糖蛋白或构成细胞膜的糖脂质。膜贯通型糖蛋白黏附分子按其构造特征可分为若干家族。在免疫系统中的黏附分子主要分为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家族、钙粘素家族、连接蛋白家族以及唾液粘蛋白家族等。  相似文献   
15.
组织工程化表皮膜片构建及其在供皮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供皮区创面治疗。方法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或同种异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的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将膜片移植于治疗组供皮区创面、适度加压,同时设立对照组:空白材料对照以及传统油纱布对照覆盖创面。于术后5~10d、30d、90d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广谱角蛋白、外皮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测定(偏光显微镜、RTPCR)。结果利用自体及异体表皮细胞和壳聚糖明胶膜能够构建出人表皮细胞膜片,应用于临床供皮区创面治疗15例,经过3个月随访,疗效肯定。移植膜片创面愈合时间(8.1±1.3)d,空白材料对照区为(16.2±3.8)d,空白油纱布对照区为(23.0±5.8)d。移植膜片存活良好,结构较完整、术后30d及90d观察:12例无明显增生,3例有轻度增生(20.0%),而空白油纱布对照区11例遗留增生性瘢痕(74.4%,χ2=8.127,P<0.01)。结论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能促进供皮区创面早期愈合并减少后期瘢痕增生,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川芎嗪对肾缺血再灌注时c-fos bcl-2 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c -fos、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 2、细胞间粘附分子- 1蛋白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及川芎嗪干预后c -fos、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 2、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蛋白表达的分布及强度变化。结果 c -fos蛋白分布于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浆内 ,再灌注后 1h表达明显增强 ,3h达高峰 ,6h锐减。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 2蛋白主要分布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 ,再灌注后 1h表达明显增强 ,6h达高峰 ,2 4h仍有较强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蛋白分布在肾血管、肾小管等部位 ,其中以肾血管为著 ,其表达增强于再灌注后 1h ,直到 2 4h仍有增高趋势。川芎嗪干预后c -fos、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1 )。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 2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1 )。结论 川芎嗪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种常见的细菌,采用通用引物对细菌的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并以标准菌株为对照.结果一对引物扩增产物SSCP图谱各细菌之间难以区别;两对引物扩增产物SSCP图谱条带数目、相对迁移率及条带之间的间距存在明显,可相互区别;3种细菌的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SSCP图谱完全一致.结论采用针对16SrRNA的通用引物PCR-SSCP技术以标准菌株为对照可方便快捷地检测细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2006年3月收治的1例极为罕见的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部腺癌Ⅰ-Ⅱ级。术后1周胆红素降至正常;但2周后出现胃-空肠吻合输出袢粘连性不完全性梗阻,经内镜下置管、鼻饲、营养支持、针灸等处理,40d后痊愈出院。经检索,全球自1936-2006年间报道的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仅15例;其中只有5例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胰头与壶腹周围癌的报道。结论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肿瘤时,若无明显禁忌证,应同样予以积极的外科治疗,术中操作应注意完全相反的解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9.
皮下环精索封闭疗法治疗急性附睾-睾丸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急性附睾-睾丸炎皮下环精索封闭疗法的疗效.方法对80例急性附睾-睾丸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而治疗组除了传统疗法外,加用皮下环精索封闭治疗.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1~3d内发热、疼痛症状缓解,4~6 d内附睾睾丸肿胀明显减退,97.5%的病例2周内治愈;而对照组40%的患者1~3d内发热、疼痛症状缓解,75%的患者4~6d内附睾睾丸肿胀减退,80%患者2周内治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皮下环精索封闭疗法可以迅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是治疗急性附睾-睾丸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附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操作要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肾肿瘤5例,其中肾癌3例,肾错钩瘤2例,瘤体直径1.5~4.0cm。具体方法是:①暴露瘤体和肾动脉;②采用硅胶管牵拉肾动脉,必要时可暂时阻断肾动脉;③于瘤体1cm正常肾组织处用电钩切除瘤体;④采用生物蛋白胶、止血纱布缝合加压处理创面出血。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0~210min,术中出血80~350ml。术后1~2天肠道功能恢复并可床上活动,1~4天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5~9天,平均7天。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外生性生长、直径小于4cm瘤体,该法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