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11篇
  免费   4379篇
  国内免费   2574篇
医药卫生   49564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589篇
  2022年   1467篇
  2021年   1836篇
  2020年   1554篇
  2019年   849篇
  2018年   868篇
  2017年   1282篇
  2016年   886篇
  2015年   1691篇
  2014年   2211篇
  2013年   2786篇
  2012年   4104篇
  2011年   4361篇
  2010年   3782篇
  2009年   3376篇
  2008年   3559篇
  2007年   3283篇
  2006年   2778篇
  2005年   2106篇
  2004年   1558篇
  2003年   1267篇
  2002年   950篇
  2001年   867篇
  2000年   624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膀胱小细胞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BSCC)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BSCC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68~82岁,2例有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有尿频尿急。1例B超检查见膀胱内有1.5cm×0.9cm稍强回声区,后伴弱声影,中心回声较低;1例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10~12点处有1cm×1cm乳头状突起,无蒂,广基,呈地毯样生长;1例盆腔CT及加强扫描示膀胱内有类圆形团块状影,大小约2.5cm×2.6cm。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报告为膀胱小细胞未分化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嗜铬蛋白颗粒均( ~ ),神经特异烯醇化酶均(-~±),例1突触素(-),例2突触素( ),例3突触素( ~ )。例1术后3年复发,患者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服中药治疗10个月后死亡。例2术后8个月因膀胱小细胞癌转移而死于全身衰竭。例3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2~3级,部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局部伴腺样分化,3个月后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双侧输尿管皮肤乳头术,术后随访15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BSC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膀胱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学检查,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较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藏药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中的苷类成分。方法 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抱茎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mangiferin,Ⅰ)、异荭草苷(isoorlentin,Ⅱ)、当药黄素(swertisin,Ⅲ)、当药醇苷(swertianolin,Ⅳ)、1-羟基-3,5-二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Ⅴ)、1-羟基一3,7,8-三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葡萄糖(Ⅵ)、1-羟基-2,3,5-三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Ⅶ)、5-醛基1-异色满酮(Ⅶ)、獐牙菜苦苷(swartiamarin,Ⅸ)、龙胆苦苷(gentipicroside,Ⅹ)和獐牙菜苷(sweroside,Ⅺ)。结论 化合物Ⅵ~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Ⅶ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73.
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氨溴索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模型肺内表达与分布的影响以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②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健康对照组 (n =8) ,COPD模型组 (n =1 2 ) ,氨溴索干预组 (n =1 2 )。采用熏吸香烟并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 ,氨溴索干预组于COPD模型开始建立时腹腔注射氨溴索溶液 4 0mg/ (kg·d) ,连续 4 0d。观察各组气道炎症的病理特点、超微结构特点、血气指标、肺泡平均内衬间隔、平均肺泡数。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NF α基因表达的相对含量。③结果 所建COPD模型的病理以及病理生理学改变符合人类COPD的特点。氨溴索干预组肺泡平均内衬间隔、平均肺泡数、TNF α表达强度与健康对照组、COPD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3.2 4~ 1 1 .1 1 ,q =4 .74~ 36 .2 2 ,P <0 .0 1 ) ;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亦有显著性 (F =3.30、8.79,q =3.5 0~ 8.6 9,P <0 .0 5 )。 ④结论 长期应用氨溴索对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27和CD28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分化表型。方法采集分离健康人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标记细胞表面分子,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 和CD4 T淋巴细胞表面CD27和CD28分子的表达。结果3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8 CD27 CD28 T细胞占CD8 T细胞(41.13±24.89)%,低于28例健康对照组的(71.93±14.47)%(P<0.05)。而CD8 CD27-CD28-T细胞占CD8 T细胞(42.16±10.9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9.16±5.24)%(P<0.0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4 CD27 CD28 T细胞(80.89±7.93)%和健康对照组(83.17±8.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CD27 CD28 早期分化表型为主。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不同的亚群分化特征又有所不同,CD4 T淋巴细胞的分化表型仍然以CD27 CD28 早期分化表型为主,而CD8 T淋巴细胞中早期分化表型明显减少,晚期分化表型(CD27-CD28-)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5.
颈性眩晕的分型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将颈性眩晕分为上、下颈性眩晕,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并与常规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135例颈性眩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其治愈率及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颈性眩晕进行分型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6.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解析炎性肠病药物治疗的相关进展。旨在提高对临床证据的认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新的治疗,从批判的视角重新看待以往的治疗。方法:收集国外近期相关文献进行评价。结果及结论:炎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众多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因此,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IBD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有关CD活动指数(CDAI)和临床分型系统仍有待于改进。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证据有望确定安全和易于耐受的药物,并能发现目前诊治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病痛。  相似文献   
77.
肾结核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6年来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40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现为膀胱刺激征的典型肾结核占65%,不典型肾结核占35%,其临床症状以腰痛、血尿为主。所有患者尿常规均异常。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RP)、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确诊率分别为20%、55%、66.7%和77.8%。结论膀胱刺激征仍是肾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典型肾结核有所增加。IVU是首选诊断方法,MRU对晚期肾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8.
多层螺旋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着重研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54例HCC患者先行MSCT检查,分别观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肿瘤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行CTA检查,42例应用MIP或MPR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根据影像表现拟订治疗方案。结果 54 例患者MSCT发现HCC病灶225个,门静脉瘤栓10例,动静脉瘘14例。MSCT对肿瘤数目、门静脉瘤栓显示率与 DSA无显著差异 (P>0.05)。CTA对于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三维结构优于后前位 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 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泰素蒂加顺铂治疗进展期NSCLC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泰素蒂加顺铂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方法收集可评价疗效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50例,以泰素蒂加顺铂方案进行化疗,泰素蒂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3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第5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2~3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并随访。结果5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50.0 %,其中初治病例为53.1 %,复治病例为44.4 %,初复治病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中位缓解期为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1年生存率为61.0 %。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达Ⅲ度、Ⅳ度者52.0 %,血小板下降达Ⅲ度、Ⅳ度者为14.0 %。血红蛋白下降不严重。其他毒副反应还有脱发、过敏反应、水钠潴留、静脉炎、末梢神经炎、口腔炎、腹泻等,但发生率均较低。结论泰素蒂加顺铂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复发病例,临床疗效比较满意,毒副反应能够耐受。辅以G蛳CSF可防治重度的骨髓抑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富含血管的听神经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富含血管的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复习20年(1975—1995)手术治疗单侧听神经瘤90例,其中4例为富含血管的听神经瘤(HAT),与86例非富含血管的听神经瘤(NHAT),做回顾性分析,据临床表现、放射学检查、手术所见做比较。结果HAT较NHAT年轻(28±10与54±17岁)(P〈0.01),MRI显示HAT为实质性,无肿瘤囊变,多数较NHAT为大(P〈0.05);MRI示HAT有多个代表较大引流静脉的流空效应;经皮股动脉、椎动脉造影显示HAT有广泛的肿瘤着色及早期引流静脉的充盈,并证实由椎基动脉供血。过去文献报道认为以分期手术为宜。作者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下,成功地完成了4例HAT的切除术,未输血,术后无明显伤残。结论HAT是一种实质性大型肿瘤,出现于青年期,血管造影能够提供特征性发现。MRI能显示肿瘤表面的流空效应而确诊。采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有望能一期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