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417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以下简称STI)是评定左心功能的可靠指标,由于这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对受检者无危险及痛苦,且简便易行,可反复测定,所以,应用“STI”来估计左心室功能,国内外已可有许多报导。但是对颈动脉脉波图之系统分析,在我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福辛普利(fosinopril)与卡托普利(captopril)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随机开放对照试验,经7~10天安慰剂导入期,4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入4周治疗期,每日服用福辛普利10mg(24例)或卡托普利37.5mg(23例),两周后如血压≥140/90mmHg则剂量加倍。测量治疗4周前后血压、心率及24小时尿微量蛋白的排泄,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及尿微量蛋白排泄(P<0.05),两者无相关关系,福辛普利和卡托普利降压有效率分别为63%和59%,心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变化。结论:福辛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压药物,同时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该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后二尖瓣返流的发生机制。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1 例急性首次心梗入院3 天内患者按半定量法测定二尖瓣返流。结果 发现伴二尖瓣返流患者左室容积大、球形度大、下壁室壁异常运动积分高。亚组分析发现在前壁梗塞患者中也有类似表现;而在下壁梗塞的患者中,返流组的下壁室壁异常运动积分高,而其它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左室舒张末期球形度和下壁室壁异常运动积分是二尖瓣返流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左室球形度增大,使乳头肌向两侧移位,以及乳头肌附近的心室壁梗塞或缺血导致的运动障碍是心梗急性期二尖瓣返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4.
探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付氧酶(PON)基因与并发冠心病(CAD)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49例2型糖尿病合并CAD患者,49例未合并CAD的2型糖尿病对照者和10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PON基因外显子筛查。结果发现中国人群PON基因第191位密码子存在Gln^191-Arg多态性,等位基因以A/B表示。CAD患者PON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和BB)的构成比与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PAI-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37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胆固醇喂养组、卡托普利组 ,饲养 12周。取一段靠近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动脉做常规病理切片 ,一近端胸主动脉抽提总RNA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PAI- 1mRNA的表达。结果 卡托普利尽管不影响血浆总胆固醇水平 ,但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 3组动脉壁PAI - 1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 0 5 10± 0 0 75、1 32 1± 0 0 5 6、0 6 87± 0 119,相互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卡托普利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时PAI- 1基因的过度表达 ,这种作用可能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效益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6.
患者女 ,5 0岁 ,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收住我院。入院后 ,进行了 3次外科手术清除坏死的胰腺组织及肠系膜。在第 3次手术后 6d ,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 ,经治疗后缓解。第 7天 ,患者突发阿 斯综合征 ,心电监护示尖端扭转性室速 (TPVT) ,即查血钾为 2 9mmol/L ,经用补钾、静脉推注硫酸镁、利多卡因等治疗均无效 ,短阵发作 10余次 (图 1)持续发作 8次 ,均伴有四肢抽搐、意识丧失 ,必须经电击而中止(图 2 )。鉴于患者基本心率增快 (>10 0次 /min) ,且有肺水肿病史 ,难以接受超速起搏治疗。患者每次扭转室速发作前心电图均示长短…  相似文献   
77.
中国人群副氧酶基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副氧酶基因与冠心病 (CHD)发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多聚酶链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国 12 2例 CHD患者 (其中 49例并发 2型糖尿病 ) ,49例 2型糖尿病对照者和 10 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副氧酶全基因筛查。结果 :中国人群副氧酶基因存在 Gln- Arg1 91 多态性 ,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39%、6 1%。CHD组副氧酶基因 3种基因型 (AA、AB和 BB)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 CHD并发 2型糖尿病患者的 B等位基因频率较 2型糖尿病和正常对照者显著增高 (79% :6 2 %和 6 1% ,均 P <0 .0 5 )。结论 :B等位基因是中国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 CHD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比较早期和长期卡托普利治疗对≥65岁和<65岁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根据是否早期及长期卡托普利治疗,将822例首次心梗72h内入院患者分为<65岁卡托普利组209例、≥65岁卡托普利组269例,<65岁对照组131例、≥65岁对照组213例。  结果 住院期(1~42d)<65岁卡托普利组死亡8例(3.83%),<65岁对照组死亡10例(7.63%),差异无显著性(P>0.05);≥65岁卡托普利组死亡25例(9.29%),≥65岁对照组死亡52例(24.41%),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卡托普利治疗患者住院期心原性死亡与年龄相关(P=0.0002),随访1.3~54.0个月表明,心原性死亡与年龄关系不密切;<65岁卡托普利组158例中猝死3例(1.9%),<65岁对照组97例猝死11例(11.4%,P<0.01);≥65岁卡托普利终访192例中猝死7例(3.6%),≥65岁对照组终访128例中猝死25例(19.5%,P<0.01)。≥65岁和<65岁卡托普利组心源性事件发生也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 结论 卡托普利治疗急性心梗作用住院期有年龄差异,而长期应用改善预后作用无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西拉普利与美托洛尔长期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功能的影响。 方法脉冲多普勒法。 结果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接受西拉普利或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后血压均明显下降,但西拉普利组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扩张性增加,血流阻力减少;而美托洛尔治疗组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扩张性有所下降或无明显改变。 结论西拉普利可以部分改善高血压患者前臂动脉功能  相似文献   
80.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的左室肥厚逆转效应进行观察。根据心超LVMI分为肥厚组 (2 4例 )和非肥厚组 (13例 )。疗程 4周 ,剂量 10~ 40mg/d。结果显示左室肥厚的逆转效应在短期 (4周 )治疗后可出现 ,首先是IVST的下降。对左室无肥厚者起相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