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心脑血管疾病是紫外线照射血液疗法(UBIO)的适应症,该疗法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亦有较多报道。但在一例陈旧性心梗患者行UBIO治疗时,我们却发现其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AM)明显降低,以致免疫单扩法无法检测,同时伴有血清蛋白  相似文献   
102.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近年有长足发展,但是临时人工心脏起搏仍不尽人意。本院以经锁骨上穿刺锁骨下静脉方法床旁紧急人工心脏起搏10例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急诊入院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6~76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兔冠脉结扎后4周左室壁结构及左室腔内不同层面压力变化。结果:急梗后第4周左室壁出现不均一性增厚,舒张末容积增加。左室中部收缩期压力由正常时略高于流出道压力降低至低于后者,收缩期压力升高的时间顺序由正常时室中略早于流出道变为迟于后者。结论:这种逆转性变化可能是心梗后左室重塑的重要始动及增重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右心功能及同步性变化.方法 接受CRT患者22例,在CRT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功能、右心室功能及同步性参数,通过QTVI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的三尖瓣环处的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RVIRT)、等容收缩时间(RVICT)及射血时间(RVET),并计算右心室心肌功能指数(RV-MPI).结果 ①术后6个月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右心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术后1周及6个月均不同程度提高(P<0.05);②术后1周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明显减低(P<0.05),表明术后1周左、右心室间同步性即明显改善;③术后1周及6个月右心室的RVICT、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RVIRT)明显缩短(P<0.05),RVET明显延长(P<0.01),RV-MPI明显改善(P<0.01).结论 QTVI可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功能评测,CRT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同步性及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1周后心外膜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Ⅰ_(to))的影响。方法30只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MI组和参松养心胶囊+AMI组各10只,后2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左心室梗死边缘区心外膜(Epi)、心内膜(Endo)和中层(M)心室肌细胞Ⅰ_(to)密度及Ⅰ_(to)失活曲线的改变。结果AMI组细胞的Ⅰ_(to)电流密度明显降低,Epi与M、Endo之间差异较明显(P<0.01);参松养心胶囊+AMI组Epi细胞Ⅰ_(to)电流密度进一步降低,与AMI组Epi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层细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Ⅰ_(to)失活曲线形态无明显变化,参松养心+AMI组Endo细胞失活曲线右移,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梗死对Ⅰ_(to)的跨壁异质性有明显影响,参松养心胶囊减弱心肌梗死后Ⅰ_(to)的跨壁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依布利特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方法利用酶解的方法分离出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体重2.0~2.5kg)心外膜、心内膜和中层心室肌细胞。将各层细胞按处理试剂分为正常对照组、依布利特A(10^-7mol/L)组、依布利特B(10^-6mol/L)组: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各层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活性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间的中层心肌细胞INa电流Ⅰ-Ⅴ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依布利特组的心内膜下细胞INaⅠ-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布利特A、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绍与依布利特两组心外膜下细胞INaⅠ-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布利特A、B组间无差异(P〉0.05):依布利特两组与对照组中层心审肌细胞INa稳态失活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布利特A、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心内膜下细胞INa稳态失活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绀与依布利特两组间的心外膜下细胞INa稳态失活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布利特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依布利特两组与对照组内、中、外3层比较INa。失活后恢复曲线在45、95和145ms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布利特两组间各层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布利特使INaⅠ-Ⅴ曲线及INa峰值电流密度下降,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失活后再恢复时间延长,且高浓度依布利特对心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末端分叉狭窄患者行择期改良T支架技术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2004年1月~2007年11月间,行改良T支架技术治疗的16例左冠状动脉主干末端分叉狭窄患者的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介入治疗特点、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术后6个月心绞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年龄46~68岁,男性13例,合并糖尿病7例,有心肌梗死病史6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直径3.5~5.0 mm,前降支(LAD)直径2.75~3.5 mm,回旋支(LCX)直径2.75~3.5 mm,LAD病变长度13~22 mm,LCX病变长度13~20 mm.LAD支架释放压力12~20个大气压,LCX支架释放压力12~18个大气压,对吻球囊技术100%,2例经桡动脉途径、14例经股动脉途径成功完成改良T支架置入术,PCI即刻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40~60(平均48)min.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心绞痛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改良T支架技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末端分叉病变,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9.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梗死病史.主因发作性心悸20年入院.心悸症状反复发作,伴头晕、黑朦、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曾多次住院,心电图证实为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有时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有时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诊断阵发性室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to)的影响.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3组,其中1组采用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其它2组为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1周后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左心室梗死边缘区3层心肌细胞瞬间Ito的改变.并记录胺碘酮对Ito电流影响.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室三层细胞的Ito存在跨壁异质性,+70 mV时心外膜层细胞(epicardial,Epi)的电流密度明显大于中层心窀肌细胞及心内膜细胞(endocardium,Endo)(P<0.05);假手术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3层细胞Ito电流密度均降低,Epi与中层心室肌细胞、Endo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胺碘酮显著降低3层细胞Ito电流密度.结论 左室心肌细胞的Ito存在跨壁异质性;心肌梗死对Ito的跨壁异质性有明显影响;胺碘酮减弱心肌梗死对Ito的跨壁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