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4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型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目前的治疗手段以内科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和使用胰岛素均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外科治疗除胰岛移植外都是针对其并发症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胃转流术或胆胰分流术可以长期稳定地缓解2型糖尿病并减少糖尿病各并发症。其确切机制不详,可能与肠-胰岛轴、脂肪-胰岛轴的改变和食欲减退等有关。  相似文献   
92.
消化道异位胰腺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消化道异位胰腺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25例消化道异位胰腺CT表现,其中14例行CT增强检查。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症状,将消化道异位胰腺CT表现分为:黏膜下型、梗阻型、憩室型和溃疡型。结果:①25例异位胰腺均为单发病灶。胃部12例,十二指肠7例,小肠6例(空肠4例,回肠2例)。②黏膜下型异位胰腺:胃部7例,发生在胃窦部大弯侧;十二指肠2例,位于球部。梗阻型:胃部3例,病变位于幽门管;十二指肠2例,位于壶腹周围区,胆总管梗阻;空肠3例,1例发生肠套叠。溃疡型:胃部2例,见中央脐凹征;十二指肠2例,位于球部。憩室型:十二指肠1例,位于乳突部;空肠1例;回肠2例,近回盲部。③病理显示Ⅰ型6例,Ⅱ型14例,Ⅲ型5例。在增强检查14例中11例类似正常胰腺强化,病理为Ⅰ型或Ⅱ型;3例强化不明显,病理为Ⅲ型。结论:消化道不同部位异位胰腺有不同CT特征,CT不同表现与异位胰腺病理组成相关,CT检查有助于对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全身振动治疗(whole body vibration, WBV)对T6及以上平面ASIA A级和 B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恢复期患者直立耐受性的急性生理效应。 方法:选取21例T6及以上平面ASIA A级和B级,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A组),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受试者20例(B组)。受试者被束缚于电动起立床上,分别于平卧位3min(T0)、床面与地面成60°夹角3min(T1)、全身振动治疗3min(T2)、振动停止后3min(T3)、床面降至水平3min(T4),全身振动频率分别为0Hz,10Hz和20Hz,并在每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和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评估量表(orthostatic hypotension symptom assessment, OHSA)评价。对上述结果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 结果:与0Hz相比,10Hz、20Hz组T2、T3、T4时间点的心率(heart rate, HR)明显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评分明显下降;T2、T3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输出量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 CI)均明显升高;T2时间点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VI)明显升高;20Hz组T2、T3时间点总外周阻力指数(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index, TPRI)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0Hz组T1—T0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明显降低,T2—T1时心率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明显降低,T4—T3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升高;10Hz组T1—T0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下降,T2—T1时心率明显降低;20Hz组T1—T0时心率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降低,T2—T1时心率明显下降,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全身振动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体位变化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体位不耐受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体位不耐受的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认知功能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检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OMT基因多态性分布。患者组评定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国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连线A、B测验。结果COMT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内均有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均〈0.01),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均〉0.05);患者组COMT等位基因、基因型之间在WCST、WMS—RC和连线A、B测验无显著性差异(F检验,P均〉0.05),但在HAMD-24认识障碍因子分上均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均〈0.05);患者组基因型A/A与认识障碍(r=-0.210,P=0.036)、绝望感(r=-0.331,P=0.001)均呈负相关;等位基因A与绝望感呈负相关(r=-0.220,P=0.028);等位基因G与认识障碍(r=0.210,P=0.036)、绝望感(r=0.331,P=0.001)均呈正相关。在WCST测验中,等位基因G与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341,P=0.000);在WMS—RC测验中,等住基因G与数字广度(倒背)呈负相关(r=-0.327,P=0.001)。结论提示COM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的改变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治疗期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与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MS)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出现NMS患者32例与非NMS患者64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NMS的诊断使用NMS工作用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结果 治疗期间研究组CPK实测值为(881±562)IU/L(58~5 647IU/L),Ln值为(6.7±0.4)IU/L(4.1~8.6 U/L);对照组分别为(320±525)IU/L,(5.9±0.4)IU/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O.01).研究组CPK异常值(≥300 IU/L)发生率为81.2%,对照组为31.2%,比值比(DR)为2.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O.01),CPK异常者发生NMS的可能性约为正常者3倍.结论 在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时,测量CPK有助于预测NMS发生. 治疗期问研究组CPK实测值为(881±562)IU/L(58~5 647IU/L),Ln值为(6.7±0.4)IU/L(4.1~8.6 U/L);对照组分别为(320±525)IU/L,(5.9±0.4)IU/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O.01).研究组CPK异常 (≥300 IU/L)发生率为81.2%,对照组为31.2%,比值比(DR)为2.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4岁.因间断胸闷1年,加重5天于2006年12月1日入院.1年前出现胸闷症状,劳累时加重,每次发作持续5~10分钟,可自行缓解.夜间平卧睡眠时加重,侧卧可减轻,未曾就医治疗.  相似文献   
97.
病例摘要 :患者 ,女 ,72岁 ,保定市民。主因剧烈胸痛、出汗 1小时入院。平时无发作性胸痛 ,一般情况尚好 ,生活自理。本次发病无明确诱因。入院查体 :血压 15 0 10 0mm Hg,下肢无浮肿 ,双肺呼吸音清晰 ,无干湿性罗音 ,心尖搏动不弥散 ,心音有力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无压痛。心电图大致正常 ,胸部X线透视未发现异常 ,心脏彩超示主动脉增宽明显 (直径 6cm) ,未发现夹层 ,心脏瓣膜、腔室均正常。心肌五酶及其常规化验无明显改变。住院后初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即给卧床休息、止痛、降压、吸氧等治疗 ,病情一度趋于平稳。但…  相似文献   
98.
患者 ,男 ,32岁 ,河北省保定市 6 0 4厂工人。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伴出汗 2小时入院 ,入院诊断为 :1 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下壁、正后壁、右室心肌梗死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绝对卧床休息、充分给氧、彻底止痛、静脉溶栓、扩冠抗凝、对症处理 ,2小时后自觉症状基本上消失 ,复查心电图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上 ,T波变为双向 ,心肌五酶连续回报CK MB提前 14小时 ,证明冠脉再通成功。继续扩冠抗凝及对症处理 ,1周后复查心肌五酶正常 ,12天后行选择性冠动脉造影术 ,造影结果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偏心狭窄 90 % ,回旋支正常 ,右冠状动…  相似文献   
99.
目的通过检测wnt11、WIF-1及β-catenin在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小鼠中的表达探索wnt信号在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主动脉缩窄法(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建立C57/BL6小鼠心衰模型,假手术组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采集心脏指标,取建模前后的血浆样本及心肌样本,测定血液中wnt11、WIF-1浓度及心肌组织中wnt11、WIF-1及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AC组小鼠wnt11、β-catenin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WIF-1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wnt途径信号分子参与压力超负荷介导的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相关生物标记物可能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急性肺栓塞是临床相对多见的心血管急症,来势凶险,死亡率高,临床漏诊率、误诊率较高。目前随着肺动脉造影、核素肺灌注扫描及320排CT及循证医学的发展,PE正逐步得到重视,漏诊或误诊率降低。本文就1例急性肺栓塞合并多发腔内血栓形成救治成功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