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5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4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10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过去一般认为无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腹水蛋白含量不超过2.5克%,如超过2.5克%,应考虑合并肿瘤、感染或其它炎症过程。本文复查了某医院两年内肝硬化患者的腹水蛋白测定记录,发现有21例无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腹水蛋白高于2.5克%,蛋白含量为2.6~4.1克%。其中14例经腹腔镜及/或组织学检查证实腹膜正常,5例曾作尸解,11例曾平均随访15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已有很大进展,患者的预后也有改善,但总有部分患者,即使是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最终因为复发而死亡。我们采用CD33抗体(Mylotarg)对2例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白血病病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TCR Vβ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的情况。方法:彩和RT-PCR扩增5例CML和1例AML-M2a移植后(1-7个月)患者外周血单核的TCR Vβ24个亚家族基因,分析其TCR Vβ亚家族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标本中仅检测到2-8Vβ亚家族的T细胞,不同患者中缺乏的TCRVβ亚家族不尽相同。结论移植后病人外周血TCRVβ亚家族T细胞部分受抑制,此方法可详细了解病人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的情况。  相似文献   
34.
背景与目的:含有蒽环类抗生素的方案已经成为了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标准治疗。本研究以米托蒽醌方案为对照,探讨了含有吡哺阿霉素(perarubicin,THP)的联合化疗方案在年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与毒性。方法:129例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人组,年龄≥16岁而〈60岁,诱导化疗给予常规剂量的阿糖胞苷及THP或米托蒽醌(MIT)。完全缓解(CR)后,患者接受两个疗程的原诱导方案的化疗:此后,交替应用含有THP及MIT的方案进行巩固治疗,三周一个疗程,共四个疗程。在持续缓解的情况下,维持治疗共三年。结果:在42例接受THP诱导缓解治疗的患者中,26例(61.90%)患者达到CR;73例以MIT作为诱导缓解治疗的患者中,有48例(65.75%)达到CR。两者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THP进行诱导治疗的患者中,9例(34.61%)患者在一年内出现复发;而MIT治疗的患者其一年内的复发率为22.92%;但经统计分析后发现,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28)。对诱导化疗中两种方案阿糖胞苷(Ara—C)加THP或Ara.C加MIT的副作用进行比较发现,除脱发发生率THP组(26.19%)低于MIT组(42.47%)外(P〈0.01),其它毒副反应如感染、恶心、呕吐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几乎相同(P〉O.05)。结论:THP加Ara—C的方案能够用于年轻成人的初治白血病的诱导化疗,但其并不优于含有MIT的方案:在完全缓解后,THP和MIT可用于巩固治疗中。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FABC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未缓解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10年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FABC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难治未缓解AL患者。观察造血恢复、植入率、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移植相关病死率、复发、总存活率和无病存活率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于移植后14~21 d获得完全供者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12(7~72)d和13(7~60)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0%和73.3%。中位随访10.5(3.1~66.6)个月,移植相关病死率5.6%(1/18),复发率为36.8%(7/18)。1年的预期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是(58.9±13.2)%和(53.6±15.5%)。COX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慢性GVHD是DFS独立有利因素。结论 FABC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难治性未缓解AL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应用RT PCR扩增 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合并慢性GVH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Vβ 2 4个亚家族的CDR3,了解患者TCRVβT细胞的表达 ,PCR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T细胞克隆性。结果显示 ,3例患者均有克隆性T细胞生长 ,它可能与GVH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7.
获得性因子Ⅷ抗体形成,可引起血浆因子Ⅷ浓度降低,临床上可引起自发性出血.这类病例临床极少见,笔者曾报道1例[1],现将近10年所收治的7例获得性因子Ⅷ抗体形成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及方法 1.1 病例所有病例均为本院1993年以来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1~70岁,中位数为59岁;既往无出血史,家族史无异常.  相似文献   
38.
G-CSF对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机制及其对供者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5名健康供者在接受G-CSF10μg.kg-1.d-1动员前(Pre-G)、动员d4和停止动员后7d(Pro-G)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及其表面黏附分子非常延迟抗原-5(VLA-5,CD49e)和L-选择素(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较动员前增高5-10倍,停止动员后恢复至动员前水平。G-CSF动员后CD34+CD49e+细胞比例(97.74%)明显高于动员前(79.95%),停止动员后7d CD34+CD49e+细胞比例基本恢复至动员前水平;CD34+CD62L+细胞比例在G-CSF动员过程中无明显改变;CD34+细胞表面CD49e与CD62L的平均荧光强度于动员后呈减弱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G-CSF动员后d4可显著增加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可致CD34+CD49e+细胞比例一过性增加,但不影响CD34+CD62L+细胞群的比例。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十细胞移植后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情况.方法 分析溶血性贫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病因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121例异某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有2例出现溶血性贫血,占1.6%,死亡1例.原因有AIHA(1/2),TTP(1/2).供受者血型为A→O.结论 溶血性贫血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需尽快考虑到以上原因予以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4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梓伦 《广东医学》2004,25(8):869-87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是所有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中最有希望治愈的一种 ,治疗方法包括 :化疗、全反式维甲酸 (ATRA)、三氧化二砷、造血干细胞移植 (SCT)。致病基因为 15号染色体 (PML)基因和 17号染色体维甲酸α-受体易位而形成PML -RARα融合蛋白 ,少数患者有变异型易位 ,从形态上和典型APL难以区别 ,这些变异型包括PLIF ,NMP ,NUMH ,和STAT5b。除PLIF基因外 ,其他的基因均对ATRA不敏感[1] 。1 诱导治疗1 1 化疗 APL的化疗和其他AML的化疗方法无不同。APL对蒽环类特别敏感 ,可能是P -gP和其他耐药标记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