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本文采用复方中药丸(848)前后分三批治疗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17,例。前二批患者日服848丸6丸,服药半年,停药一年后检测结果:第一批2/5例 HBsAg 阴转并且抗-HBs 阳性(Abbott 药盒);第二批4/5例中半数 e-抗原(HBeAg)、DNA-多聚酶(DNA-P)和血清 HBV-DNA 阴转,同时抗-HBe 阳转,但 HBsAg 仍阳性。第三批7例并用云芝肝泰治疗,服药一年停药时半数 HBeAg 和 DNA-P 达可被检测水平以下。以上结果初步提示本疗法对乙肝病毒标志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3.
近年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各种类型球蛋白出现次序、强度和持续性的研究表明,这些指标对判断乙型肝炎炎症的特点和预后具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应用ELISA IgM和lgG捕捉法对63例经临床及肝穿刺病理确诊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了抗HBc IgM、IgG平行测定和比值观察。抗HBc IgM检出率85.7%(54/63);抗HBc IgG检出率100%(P<0.05)。抗HBc IgM S/N值2.1~5占20.6%、5~20者63.5%,大于20者1.6%;抗HBc IgG s/N值高于抗HBc IgM,分别为22.2%、74.6%、3.2%。此两项指标之平均S/N值分别为8.87±5.2;10.48±5.1,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项指标呈现为正相关性变化(r=0.778,P<0.01)。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R-PHA或RIA法检测HBsAg,阳性者诊为乙型肝炎用CF和IAHA法检测双份血清的抗-HA滴度,凡抗体滴度呈四倍以上增长者诊断为甲型肝炎。甲肝组年龄偏低,起病急,常伴有发热,肝功恢复快,无转慢趋势,预后好。而乙肝起病较缓,一般不发热,肝功恢复较慢,预后较甲肝为差。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和中药组,手术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不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和中药组结扎并切断左侧颈总动脉,2h后置于8%氧氮混合气体2h。中药组于模型建立后2h开始灌喂红景天,每日1次,每次每只1ml。连续5d,休息2d再灌喂5d。分别于实验第1日和第3日处死动物,留取脑组织,半数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半数液氮保存,采用HE染色、RT-PCR和免疫组化,在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新生大鼠HIE时HIF-1α基因的表达。结果缺氧缺血后大鼠相继表现为烦躁不安、全身发绀、呼吸加深加快、站立不稳、嗜睡、激惹或间断发作的痉挛和抽搐;HE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左侧大脑皮层出现局灶性神经元核固缩,核碎裂,核仁偏位,不清或消失,基质疏松;中药组大鼠脑组织结构基本接近假手术组,无明显水肿和坏死表现;实验组和中药组大鼠脑组织HIF-1α mRNA(RT-PCR)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尤其是中药组实验第3日者;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和中药组各时间点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均可见不同程度的HIF-1α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阳性表达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海马和皮层的锥体细胞亦有HIF-1α阳性细胞分布。结论红景天对新生大鼠HIE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增加脑组织HIF-1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56.
不同肝病患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我国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中几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探讨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的自身抗体特征。方法:由1412例标本中选择23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分为5组:①自身免疫性肝病组4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1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例。②HAV组23例;③HBV组70例;④HCV组35例;⑤非甲-戊型肝炎组60例。用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酶免疫条带技术等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平滑肌抗体(SMA)、肝肾微粒抗体I型(LKM-1)、肝细胞胞溶质抗原I型(LC-1)、可溶性肝抗原(SLA)/肝胰抗原(LP)和AMA-M2亚型,以及SS-A、SS-B、dsDNA等多种抗体。结果:1412例中诊断AIH、PBC和PSC者分别为送检标本的1.27%,1.49%和0.21%。230例血清中2例LKM-1阳性和2例SLA/LP阳性,分别见于AIH和HCV感染者。PBC患者AMA和M2全部阳性;其ANA以核膜型为主(7/14);AIH患者ANA抗体未见特定的荧光类型,而抗-Actin仅见于AIH者。非甲-戊组4例AMA和M2阳性,3例SMA高滴度阳性,4例出现SS-A、SS-B或dsDNA等抗体。结论:肝抗原抗体和ANA及AMA分型的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端正和重叠多种免疫性肝病的诊断;非甲-戊型肝炎诊断时应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57.
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丁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外引进的重组质粒获得纯化基因片段,分别以随机引物法和PCR法制备地高辛素标记的HBVDNA探针和HDVcDNA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石蜡包埋的肝组织切片BVDNA和HDVRNA。49例感染肝组织分为两组:丁肝组23例;单纯乙肝组26例,HBVDNA的检出率丁肝组(78.26%)与乙肝组(76.92%)无统计学差异;而HDVNA的检出率丁肝组(60.87%)明显高于乙肝组(15.38%)。HBVDNA可见于受染肝细胞的胞核或胞浆内,而HDVRNA绝大部分见于肝细胞胞核。两种病毒核酸阳性细胞在肝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大致相同:弥漫或散在地分布于肝小叶或假小叶内,或局灶性分布于小叶周边。HDVRNA阳性的肝组织都或多或少地同时存在HBVDNA。同一例肝组织中,HBVDNA阳性细胞从数量和颗粒密度上似略高于HDVRNA。将乙肝组和丁肝组两组病人肝内HB-sAg、HBcAg和HBVDNA及血清HBeAg作了比较,各指标阳性率虽有差异,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未发现HDV感染对HBV的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此结果对以往用血清学或免疫组化方法对HDV的研究有所补充和深入,亦可为研究其它类型病毒性肝炎之间的重叠感染所借鉴。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证实在不明原因的肝炎患者血清中一种新型病毒(TTV)在存在,分析其感染特征。方法:用地高辛素标记基因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未知和已知病原的肝炎患者75例,正常对照17例。结果:92例血清TTV DNA总检出率为23.91%(22/92)。其中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组检出率为35%(7/20),甲~戊肝组21.81%(2/5),肝硬化中15.79%(3/19)。结论:TT病毒可能是导致病毒性肝炎的一种  相似文献   
5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诱发肝细胞癌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HCC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极其复杂的过程,HBV长期慢性感染是其致病因素之一.HBV感染引起肝细胞的反复损伤坏死和增生、HBV DNA基因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HBV基因表达产物HBx反式激活作用以及HBx和M-HBst引发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等原因,都会引起HCC的发生.了解HBV引起肝细胞癌的致病机理,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和预防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细胞癌将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0.
检测非病毒性肝炎人群肝组织中经输血传播病毒 (TTV)感染情况 ,探讨其致病性。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非病毒性肝炎人群肝组织中TT病毒核酸 (TTVDNA)的表达与分布 ,观察肝组织学变化。 32例非病毒性肝炎人群肝组织中检出TTVDNA阳性 9例 (2 8 1% )。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为蓝紫色 ,细颗粒状 ,主要定位于肝细胞核内 ,肝细胞胞浆内多呈弱表达。阳性细胞在肝小叶内散在分布。阳性病例的切片经HE染色后 ,6例 (6 6 7% )有轻微的肝组织病理改变 ,包括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嗜酸性变以及汇管区的扩大和淋巴细胞浸润等。而 2 3例TTVDNA阴性者中 ,仅 6例 (2 6 1% )有轻微的病理变化 (x2 =4 4 8,P =0 0 4 8)。非病毒性肝炎人群肝组织TTV感染均较为常见 ,在非病毒性肝炎人群尽管没有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 ,但多数存在有轻微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