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摘要】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肺组织中SARS病毒核酸的定位和分布。方法采用原位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例SARS死亡患者肺组织进行病毒核酸测定。以固定在载玻片上的肺组织为靶细胞,直接掺入地高辛素一dN31P标记物进行PCR扩增,并观察病毒核酸阳性物质。结果检测3例尸解肺组织,其中2例可见SARS病毒核酸阳性信号。阳性物质表现为蓝紫色颗粒状物,分布于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在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单个核细胞中均可观察到该病毒核酸物质。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表现为出血、渗出,炎性浸润等改变。结论在肺组织中检出SARS病毒核酸物质,并与病理改变并存,为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提供直接证据。【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原位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肺组织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一种可筛查早期HCV感染者的简单快捷方法。方法制备特异性的抗HCV核心蛋白和抗HCVNS3的单克隆抗体(mAb)酶标记物,应用免疫酶斑点法检测各种类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HCV-Ag,并与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HCV-Ag及RT-PCR检测HCVRNA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酶斑点法检测表明,HCV-Ag的检出率在抗HCV抗体阳性、乙肝和非甲非戊肝炎患者中,分别为15.4%(8/52)、1.73%(19/1099)和1.03%(1/97);在81例甲肝和67例戊肝患者及50例正常人中均未检出。免疫酶斑点法与双抗体夹心ELISA及RT-PCR的检测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其与RT-PCR检测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免疫酶斑点法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捷,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为HCV的早期诊断和常规筛查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HCV RNA的检测是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指标,对HCV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指导意义。HCV RNA的测定主要应用逆转录一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物的阳性带判定结果。由于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含量低微,其检出率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采用HCV-PCR-H.ELISA法测定血清中HCV RNA,是一项将丙肝毒PCR产物通过杂交及酶标记物显色反应判定结果的新  相似文献   
34.
双标记法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的肝组织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者肝组织内两种病毒的分在体内的分布特点和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了HBV的核酸及抗原和HCV的核酸及抗原,对其中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对其中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HCV RNA同时阳性的组织进一步做了同一切片的双标记染色。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反应模式,以提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冠状病毒检测的阳性率和研究病毒在机体的定位状态和致病机理。方法 采用两种RT-PCR反应模式检测SARS患者血浆、淋巴细胞、粪便以及肺组织中病毒核酸。结果 和常规PCR方法相比,新的PCR反应模式能显著提高标本中病毒的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SARS患者淋巴细胞中病毒阳性率较高(84.6%);血浆中病毒阳性率较低(11.5%)。结论 新RT-PCR反应模式可能有利于早期诊断、筛检SARS病原体;淋巴细胞中病毒的检出率较高,提示此类标本可用于SARS实验室诊断,对分析和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亦可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
37.
原位杂交法检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病毒D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证实在非甲-庚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TTV)的存在。方法 采用地高辛素标记TTV DNA探针以原位杂交技术对51例血清学病毒标记非甲-戊型、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HBsAg、HCV NS3Ag及HGV N55Aag阴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 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TTV基因的总检出率为27.5%,其中急性轻型肝炎的检出率为30.8%(4 /13),急性重型肝炎为1/8,亚急性重型肝炎为3/7,慢性肝炎为2/6,活动性肝硬化为2/9,慢性重肝肝炎为1/4,原发性肝癌为1/4。TTV DNA表达于肝细胞核或胞质内,以核型多见。在急性肝炎,TTV阳性细胞弥漫分布于肝小叶内,慢性肝炎于汇管区附近较为密集,而在肝硬化病例,阳性细胞在假小叶内多呈片族状不规则分布。结论 在不明原因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TTV DNA的检出表明TTV为一种新型的肝炎病毒,TTV为一种嗜肝性病毒。  相似文献   
38.
1992年Mason等提出以转基因植物作为疫苗生产载体的概念 ,认为植物作为载体生产疫苗及其它医用蛋白 ,具有成本低廉 ,易于运输及适于口服等优点 ,并就此进行了一系列有突破性的研究。本文旨在对胡萝卜表达HBsAg做尝试性研究。含前S2的HBsAg基因来自噬菌体克隆M13/HB ,经SalⅠ酶切后填平再以KpnⅠ酶切回收 0 9kb片段 ,平端插入至分别经KpnⅠ与SmaⅠ酶切的植物表达载体pBPC5 5。该连接产物转化DH10b菌 ,提取质粒经酶切鉴定表明HBsAg基基金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96 2 0 0 0 4)作…  相似文献   
39.
目前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从临床诊断发展到亚临床诊断。许多并无症状及体征的亚临床期患者亦可获得明确的诊断。但一些体积较小的如直径小于2 cm的肝内瘤样病变与甲胎蛋白(AFP)阴性小HCC,因病灶过小,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也不易获得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0.
用地高辛素标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探针,建立了检测组织内HBVDNA的原位杂交方法。此方法简便、省时、无放射污染、结果稳定且本底清晰。原位杂交检测肝组织45例,在免疫组化染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阳性组HBVDNA检出率最高(77.27%)。部分肝组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HBVDNA,结果与原位杂交相符。对19例肝外组织作了原位杂交,于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胰岛细胞和睾丸各级生精细胞内检出HBVDNA。此结果为研究HBVDNA在肝和肝外组织中的分布、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和HBV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