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70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黄凯   《中国医学工程》2013,(4):38-38,4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分为胸腔镜组及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淋巴扫除组数及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上的差异,但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上,胸腔组明显要比传统组中的要短、要少,胸腔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8%明显比传统组中的9.34%要低得多。在术后第1、3天,胸腔镜组的疼痛评分明显比传统组中的要低(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具有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评价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evere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SPAH)患者的介入治疗可行性和近中期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02年1月至2011年2月行试封堵治疗的成人PDA合并SPAH患者共24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0例),年龄19~45(27.7 ± 8.1)岁.依据封堵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决定最终封堵与否.术后采用心电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23例封堵成功,释放封堵伞;1例封堵失败,回收封堵伞.成功封堵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封堵后较封堵前下降[(54.87±19.24)mmHg vs(96.09±23.08)mmHg,P<0.05];平均肺动脉压封堵后较封堵前下降[(39.17±14.81) mmHg vs (72.87±15.77)mmHg,P<0.05].封堵成功的患者随访1~52个月,平均为11.5个月,与术前相比,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肺动脉内径都不同程度缩小;随访过程中23例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改善.1例放弃封堵者,试封堵后肺动脉压力有所下降,但主动脉压力下降明显,并出现心动过缓,神志不清,回收封堵伞后,主动脉压力上升,心率、神志恢复,再次试封堵仍出现上述症状,遂放弃封堵.结论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合并可逆性SPAH的成人动脉导管未闭,近中期疗效好,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评价本地区目前常用的抗菌治疗方案对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疗效.方法 总结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Ct感染的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治疗方案对Ct感染的NGU的总体治愈率为61.17%,疗效一般.不同的治疗方案对ct的清除差异无显著性(x2=8.076,P>0.05).以阿奇霉素5d口服治疗方案的疗效最佳,治愈率为77.14%,其次为米诺环素67.74%及克拉霉素66.67%治疗方案;而阿奇霉素1 g单剂口服治愈率仅为52.50%,左氧氟沙星及多西环素的治愈率也分别仅有52.17%及51.43%,疗效均较差.结论 阿奇霉素5d疗法对Ct的清除率较高,其次为米诺环素及克拉霉素;而阿奇霉素单剂疗法、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口服疗法效果较差,值得本地区临床医生关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使用可调式股动脉止血气囊袋压迫止血法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评价。方法i将自愿参与实验的经股动脉穿刺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实验组采用可调式股动脉止血气囊袋压迫止血,气囊充气后气囊压力一术前踝动脉收缩压+2.66kPa,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并发症中皮下瘀斑、腰背酸痛、局部皮肤改变实验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肿、出血的发生率比较虽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发生率仍有所降低趋势。结论:可调式股动脉止血气囊袋压迫止血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止血效果显著,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利用188Re直接法标记CD45单抗,探讨其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特性。方法应用2-巯基乙醇(2-ME)还原CD45单抗分子中的二硫键形成巯基;以氯化亚锡作为188Re的还原剂,葡庚糖酸钠为中间弱配体,188Re直接标记CD45单抗;PD-10层析柱分离纯化,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率与放化纯;鉴定188Re-CD45单抗的体外稳定性;研究188Re-CD45单抗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性。结果188Re-CD45单抗的标记率平均为(85.25±2.63)%,PD-10柱纯化后的放化纯为(92.54±3.56)%,比活度平均为(2.06±0.07)TBq/mmol;室温下放置24 h,188Re-CD45单抗放化纯为(64.33±1.53)%;在鼠血清和生理盐水中37℃下孵育24 h后,其放化纯仍有(64.2±3.77)%和(56.7±4.16)%。小鼠体内生物分布显示,188Re-CD45单抗主要分布于肾脏和肝脏,其次是肺脏、骨骼和血液。结论188Re直接法标记CD45单抗的方法简单易行,标记率较高,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188Re-CD45单抗静脉注射后,体内放射性主要经肾脏排泄,并在肝脏有较高的浓聚,符合标记抗体的体内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冠心病患者的33处病变植入33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B型病变23处(69.70%),C型10处(30.30%)。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植入,共植入33枚Cypher支架,成功率100%。术前靶病变狭窄程度及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分别为(80.3±12.4)%和(5.6±0.7)%,目标血管的参考直径及长度分别为(3.07±0.68)mm和(15.2±1.86)mm,植入支架的平均直径及长度分别为(3.00±0.13)mm和(19.52±5.37)mm。随访观察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0%,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0%,靶病变重建率0%。结论:Cypher支架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常规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6例老年 UAP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2 8例和观察组 2 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 ,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 ,疗程均为 1周。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1 2导联常规心电图 ST段压低数值总和 (Σ ST)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Σ ST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治疗期间无急性心肌梗死 (AMI)及死亡发生 ,对照组发生 AMI 2例 ,严重心律失常 6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且无出血并发症。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 U AP效果好 ,可避免 AMI发生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8.
目的为临床针对婴幼儿败血症猪霍乱沙门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选用提供依据及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方法分析我院2008-2011年经血液分离16株猪霍乱沙门菌的耐药性,并对其对不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的猪霍乱沙门菌80%耐3种以上抗生素,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分别为75%、81.25%、87.25%;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耐药率低,分别有1株对头孢他啶中介,1株对头孢噻肟中介,5株对环丙沙星中介,1株对左旋氧氟沙星中介。结论猪霍乱沙门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头孢类可作为猪霍乱沙门菌感染的首选药,临床治疗婴幼儿败血症猪霍乱沙门菌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大鼠脊髓胶质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与脊髓胶质瘢痕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只,观察组为脊髓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s重物坠落法造模;对照组为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分别于术后1,3,5,7,14,28,42,56d取标本,用PCR-ELISA端粒酶检测法检测端粒酶表达,ELISA法检测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采用组织病理学观察胶质瘢痕的形成和发展。结果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端粒酶及胶质酸性纤维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病理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各时间点胶质瘢痕较对照组严重;观察组胶质瘢痕中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与端粒酶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755,P<0.01)。结论端粒酶在脊髓胶质瘢痕中呈动态表达,可能是促进胶质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王晔  黄凯  梁振山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3):234-235,27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及血清IgE的相关性.方法 支气管哮喘患儿186例,肺炎患儿264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各组血清MP-IgM,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IgE水平.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g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儿童和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IgE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儿童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儿童IgE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密切相关,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MP-IgM阳性也越高.血清IgE水平与儿童哮喘发病也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