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2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染色体异常检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组合探针检测14例CLL患者11,12,13及17号染色体异常情况,14例患者采用FC方案后,观察疗效并随访12~34个月.结果 采用FISH技术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4.2%;随访12~34个月,13(92.8%)例患者存活.结论 FISH在检测CLL染色体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可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CLL提供较为准确的分子细胞遗传学信息,指导临床与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994.
席庆元  刘磊  黄俊 《安徽医药》2017,38(9):1167-1168
目的 探讨疝补片修补联合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修补成人巨大脐疝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疝补片修补联合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治疗的21例巨大脐疝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巨大脐疝患者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平均(90.21±17.10)min,平均住院时间(9.14±5.05)d。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1例,皮下浆液样肿2例,随访2~3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无术后异物感和慢性疼痛发生。结论 疝补片修补联合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对于巨大脐疝的修补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增强成像(CE-MRV)对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PIVCLMS)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1.5T MRI成像仪对6例原发性PIVCLMS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及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V)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患者中,3例起自下腔静脉中段,其中1例并发下段血栓,另3例起自下腔静脉下段,其中1例侵犯右心房。瘤体平均直径4.3 cm(3.0~5.5 cm),3D CE-MRV清楚地显示病灶全貌和肿瘤累及范围。结论 MRI结合3D CE-MRV对PIVCLMS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传统的血管造影,作为诊断PIVCLMS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本地区前来我院优生门诊等咨询者染色体异常情况,分析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临床常见疾患的关系,为临床咨询及处理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采用本科室制定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结果4375例遗传咨询者中,检查出染色体异常者209例。异常检出率为4.7%(209/4375),其中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128例,其中染色体嵌合体12例;染色体易位81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流产、原发性闭经、智力低下及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有特定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对指导临床诊断及优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步调衡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案分组,对128例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三步调衡手法治疗.对照组运用卧位牵引治疗,4周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0.62%,对照组愈显率34.37%,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步调衡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及其参数在腰椎螺旋CT容积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连续搜集本院进行腰椎螺旋CT检查患者50例,随机分为5小组,记录受检者体重指数(BMI),分别接受以下5组不同参数组合CT扫描:第1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技术,405 mAs,120 kV;第2~5组均采用智能毫安秒技术,噪声值(NI)分别为21 HU、25 HU、25 HU、25 HU,管电流范围分别为100~710 mAs、100~710mAs、40~300 mAs、40~300 mAs,管电压分别为120 kV、120 kV、120 kV、100 kV。进行以上参数扫描同时记录随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对获得容积再现(VR)重组及batch重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IQS),并测量各组参数下L3~4、L4~5、L5~S1椎间盘中心水平腰大肌的标准差(SD)值。对所获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参数组间BMI无统计学差异。各组CTDIvol值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第4组、第5组CTDIvol值为第1组的56.63%、40.03%;各组DLP值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第4组、第5组DLP值为第1组的55.29%、39.78%。各组VR及batch重组图像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VR重组图像评分在第1~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第5组图像评分与各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batch图像评分中第1组、第2组均与第5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各组L3~4、L4~5、L5~S1椎间盘水平腰大肌的S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第1~4组均与第5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正确使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采用NI25 HU、管电流范围40~300 mAs、管电压120 kV可降低43.37%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99.
摘要:目的 探究野菊花总黄酮(TFC)对脂多糖(LPS)诱导HK-2细胞炎性反应及自噬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可 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Control)组、LPS处理(LPS)组、TFC 预处理(TFC)组、NLRP3激活预处理(4-MET)组、TFC联合4-MET预处理(TFC+4-MET)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 情况;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核苷酸结合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 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p-IκB、IκB、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 白轻链3Ⅱ(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 自噬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核破碎情况加重,细胞凋亡率升高,NLRP3、Asc、 caspase-1蛋白表达升高、I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IL-1β、IL-18水平升高,LC3Ⅱ/Ⅰ水平、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 (P<0.05)。与LPS组相比,TFC组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核破碎减轻,细胞凋亡率降低,NLRP3、Asc、caspase-1蛋白 表达降低、IκB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IL-1β、IL-18水平降低,细胞自噬程度增加,LC3Ⅱ/Ⅰ水平、Beclin-1蛋白表达升 高;4-MET组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核破碎情况加重,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升高、IκB蛋 白磷酸化水平升高,IL-1β、IL-18水平升高,细胞自噬程度降低,LC3Ⅱ/Ⅰ水平、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 TFC+4-MET组细胞增殖率、细胞自噬程度、LC3Ⅱ/Ⅰ水平、Beclin-1蛋白表达高于4-MET组,细胞核破碎情况减轻, 细胞凋亡率、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IκB蛋白磷酸化、IL-1β、IL-18水平低于4-MET组(P<0.05)。结论 野菊花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NLRP3-IL-1β-NF-κB信号通路活化,进而抑制脂多糖诱导HK-2细胞炎性反应,诱导 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